经历一年半的"难产"期后,15日,上海徐家汇商城(002561)终于宣布招股,申购日为2月23日。知名学者余秋雨以518.64万股的持股量位列第十大股东,结合公司2010年每股收益0.562元,若以中小板50倍的平均上市市盈率计算,上市后股价可升至28元,余秋雨持股市值将达1.56亿元。 余秋雨或成亿万富翁,仿佛并不受坊间待见,有网友奚落道,"余秋雨赶紧弃文从商吧,我看你经商比玩文字好得多,省得我们读你作品的时候闻到铜臭"。还有网友不无忧虑地称,"文艺界一旦和铜臭沾上了关系,就没救了"。 诸如此类的言词,值得辨析。一方面余秋雨代表不了文艺界,即便余秋雨一身铜臭,也不意味着文艺界都是如此,更不能由此得出文艺界没救了的结论;另一方面余秋雨就算成亿万富翁,也不等于他一身铜臭,其作品充满铜臭味。经商归经商,写作归写作,这是两码事。 其实,不少网友之所以对余秋雨不怎么待见,一大原因就是潜意识里,文人、作家、知识分子不应该发财,更不应该成为亿万富翁,这显然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在他们看来,作家决不能锦衣纨绔、饫甘餍肥,而应该一贫如洗、食不果腹,应该像曹雪芹那样"举家食粥酒常赊",只有如此,才能写出"字字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 且不说曹雪芹只有一个,不能要求所有的作家都向曹雪芹看齐,单就个体而言,作家也是普通人,也有生存和生活的权利,日子过得丰润一些有什么不好? 近些年有好事者打造中国作家富豪榜,挖掘中国作家中的富豪,这是有心之举。从近几年的榜单看,我国作家确实有不少致富者,但并不多,而且也算不上真正的大富。以去年排在作家富豪榜首位的作家杨红樱为例,其版税收入2500万元,比起那些清贫的作家,确实够多的了,但与英国女作家罗琳相比,是明显的小巫见大巫。据,罗琳本人没来过中国内地,但是靠哈利·波特,不费吹灰之力赚走了中国人9550万元! 如果作家真有经商天赋,那也不是坏事。一个头脑活络、有从商经历的作家,势必比闭门造车的作家更有生活体验,对商业的残酷、赚钱的不易、世态的炎凉更有感触。即便是炒股也需要把握时机,也比宅在家中无所事事强。 在笔者看来,与其关心余秋雨的富,不如关心他的书,作为读者或围观者,更应该关心他的作品。比如,媒体曾评出畅销"烂书榜",余秋雨的《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余秋雨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入选,媒体给出的理由是:"余秋雨说自己创制了中国文坛'散文式'文化通史。实话说,里面的问答,学生问得很细,余老师答得很空,实际的文化问题仍然变成了一场盛大的余式抒情……这样的指陈就相对专业化和有针对性。再比如,应该关注余秋雨写过多少"含泪"文章,为何写"含泪"文章等等。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要是合法经营、依法投资获得的钱财,就无可厚非。放眼现实,像余秋雨这样的富豪作家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笔者期待多一些有头脑的余秋雨,少一些含泪的余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