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春节已悄然翻过。 年初六,在德国工作的杰奎琳(Jacqueline)登上了飞往法兰克福的航班,兔年春节她远渡重洋、航行数千公里回到上海,终于守在91岁的奶奶身边,过了个团圆年。和她一起离开的还有两个表姐妹,一个回了美国,一个去了新加坡。 过年,我们不再完全恪守着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饺子、看春晚、数压岁钱,越来越多人的过年方式开始"非典型":大年夜,陶遵甲老人在电脑前收到了外孙女来自美国的拜年,享受着"天涯若比邻"的快乐;年年在家团圆的徐艺蕾独自在春节前往泰国度假,虽然没能陪在亲人身边,但远在他乡的徐艺蕾却更体会到了"佳节倍思亲"的想念;25岁的上海姑娘蔡静带着日本籍的新婚丈夫回到故乡,夜里丈夫被烟花爆竹声吓到,蔡静也难得重温了"听烧爆竹童心在"的喜悦…… 这些生于当下的变化,折射了10年来中国社会的变迁以及人们对于传统的执着。我们记录下了这些有着太多变化的"非典型春节",并在回溯历史与展望未来的夹缝间,思索着春节对我们的意义。 即便春节越来越"非典型",但我们贴近亲人的心愿从未改变。 带日本新郎回家过个中国年 蔡静家庭 蔡静,25岁,去年刚大学毕业,丈夫若松道德(日本籍) 带着日本老公和爸爸妈妈奶奶一起吃年夜饭

蔡静(左一)带着日本老公(左二)回家团聚,右一是蔡静的奶奶,妈妈因为除夕晚上值班,不能一起吃年夜饭,稍有些遗憾。 今年的除夕夜对于上海女孩蔡静来说是人生25年中最特殊的一个,因为她带了刚登记结婚的日本新女婿第一次回家过了个中国年,"多了一位家庭新成员,全家都很开心,不过除夕晚上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可有些吓着他了!" 去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上海女孩蔡静工作没多久,便顺利遇到了心中的"白马王子"--在中国留学的日本人若松道德,今年1月30日,经过甜蜜的恋爱,两人赶在春节前登记结婚了。 蔡静老家在浙江嘉兴,从小到大,每逢过年,她一直是和父母回到嘉兴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过个和和美美的团圆年。不过2005年蔡静的爷爷过世后,蔡静一家便选择留在上海,将奶奶从老家接到上海来过年。"少了一个人,又不用走亲访友了,过年一下子感觉冷清了不少。"蔡静说,"不过今年我把老公带回家了,跟日本新郎一起第一次过春节,爸爸妈妈和奶奶都很开心。" 除夕夜,第一次来岳父家过年的日本女婿很会入乡随俗,拎着大包小包,很有礼貌地朝蔡静的父亲鞠躬致敬,还给了奶奶一个热情的拥抱,让蔡静一家都很开心。 为了欢迎日本女婿第一次来家过年,蔡静的父亲也亲自下厨,烧了满满一桌小菜:红烧鱼、鸡肉、鸭肉、牛肉、豆腐虾仁……还有一锅热腾腾、"内容"丰富的汤。由于若松道德不喝酒,蔡静的父亲便以可乐当酒,与日本女婿频频干杯。 不过中国的春节仍让若松道德吓了一大跳。"大年夜里从5点多开始烟花和鞭炮声便此起彼落,没有停歇过,零点钟声敲响后,鞭炮声那个振聋发聩啊,把他吓得一惊一咋的,几乎从凳子上跳起来。" 蔡静说,明年打算陪伴若松道德去美国念书,之后考虑在美国定居。"不知道明年的春节会不会还像今年春节一样,陪在父母身边,所以今年与老公和父母、奶奶团聚的春节会成为我最珍贵的回忆。"蔡静说,希望十年后,还能像今年除夕这样,大家围坐一桌吃着团圆饭,看着春节晚会,"唯一不同的,就是希望到时家里添上几个小辈,过一个热热闹闹的春节。" ◎ 想想10年前再想想10年后 将来多几个小辈过年更热闹 1。你还记得2001年的春节,你们一家是怎么过的吗? 全家一起回到爷爷奶奶家,过一个团圆年,吃完年夜饭后大家一起看春晚。 2。今年过年方式是谁最先提议的? 似乎大家都很有默契地一起度过了这个春节,因为春节是全家团圆的节日,不管如何都要和家人在一起,自然而然就把老公带回了家。 3。这个春节,你大概花了多少钱? 自己倒没有怎么花钱,老公买了些礼物送给爸爸妈妈,花了200多元吧。 4。家庭里每个人(主要包括你自己/父母)对你们这个春节怎么评价? 这个春节总体还是愉快的,因为新添了一个家庭成员。 5。十年之后的春节,你们会怎样过? 希望十年后,还是这样,大家围坐一桌,吃着团圆饭,看着春节晚会。唯一不同的,就是希望到时家里添上几个小辈,过一个热热闹闹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