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节到,很多在外工作的人都准备回家过年。然而,有一部分人却被称为"恐归族",他们对于春节回家有着显而易见的恐惧和抵触。也许有人看来,他们的做法太过冷漠,但对于"恐归"一族来说,不回家实在有太多不得已的苦衷。 恐归理由之1 交通拥挤 在春运时刻,所有交通运输线都人满为患,回家路程总让人烦躁不安。 刘静老家在安徽,每年春节她都要提前向公司请假两天,先坐火车再转汽车才能到家。"去年,我排了三四个小时队才买到一张坐票,没有卧铺,上车时太挤了,脚上的鞋都被踩掉一只。"她说,春运火车上很挤,过道都站满了人。 "想起再从家回到郑州,我的头皮都发麻,现在不敢提春节过年回家。"刘静说。 恐归理由之2 经济状况不佳 小李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届的毕业生,留在郑州工作才半年。春节是否回家的问题,已经困扰了她很久。 "我现在身上只有几百块钱了,这是全部家当。"小李很无奈。 小李列出了一个账单:给爸妈的过节费500元;小侄女、小外甥的压岁钱200元;看望亲戚的各类礼品费800元;与同学、朋友聚会的份子钱300元;回老家来回路费300元。 "我现在没有积蓄,手里的钱大概只有路费,我该怎么回家?"小李说。 恐归理由之3 父母逼婚 今年29岁的小梁,老家在山东省。她大学毕业后一直留在郑州工作,年年春节回家的她,今年选择了不回家。 这么多年来,小梁一直努力工作,成为公司的一名客户主管。以往春节每次一回去,父母都要问长问短:"每个月赚多少钱?什么时候结婚……"这些好心的关怀让她颇为难受,每次都以"快了快了""明年一定带一个回来"等回答过关。 最近,父母一周3次电话频繁逼婚,犹如压在自己心头一块沉重的石头。小梁说,今年会打个电话给父母拜年,在郑州第一次自己过年。 恐归理由之4 攀比心理 在一家广告传媒公司做普通职员的杨先生也对回家过年满是"绝望"。 "我这26年的人生就是在对比中度过的,一出生就被抱着到处跟别家的孩子比漂亮,好不容易上了学,开始比成绩,回家比孝顺,现在父母经常对比的是,谁家的孩子赚了多少钱,买了啥房子。我过年真是不想回家,回家的压力太大了。"杨先生无奈地说。 恐归理由之5 怕应酬 作为一名从农村出来的孩子,老王在郑州一家房地产公司做副总,年薪二三十万,也算是事业有成。在他看来,回家最怕的就是应酬。 老王说,一回到家,亲朋好友都来请吃饭不说,乡里的领导,村里的干部,每家都要来请吃一顿,这一顿饭吃得当然不是那么简单,托办事的,说捐款的。去年春节回家6天,他竟然只在家陪老父母吃了两顿饭。 网友提出 治疗"恐归"建议 第一,如今真不想回家,可带着父母"家庭式"旅游,孝敬父母的同时也增进彼此了解。 第二,遇到父母逼婚,态度要积极,表明自己努力认真寻找另一半的态度,或者有意无意提起异性朋友,让大家感到你主动和异性交往。 第三,看望亲戚朋友时,可适当买些对方称心的东西,投其所好,让人喜欢的同时也避免了价格上的尴尬。 第四,不必要的聚会主动减少,尤其春节团聚的特殊时刻,没有子女陪伴,父母会倍感孤独,应好好珍惜回家的机会。 第五,坦然告诉父母自己的收入,同时也告诉父母自己来年的打算,赚多就多给点,赚少就少给点,父母在意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每时每刻都在进步。 第六,哪怕无法回家过年,打个电话报个平安,也是父母心中最大的喜悦。 第七,当在犹豫是否回家时,不妨唱3遍《常回家看看》,然后打点行李,回家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