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历来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所研究员沈崇麟昨天指出,中国手机人口已超过8亿,真正进入了千家万户,成为中国社会生活的"开门"第八件事。 由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共同合作的"手机与社会"研究组,通过几年时间在大连、上海、广州、兰州、成都和南宁六市进行连续深入的调查统计指出,中国手机人口,在经过最初的缓慢增长后,从1998年开始到2007年十年间成飞速上升之势,每年平均上升7个百分点。 根据该调查数据估计,中国从1987年模拟网刚刚开通时,全国只有300多手机用户,到今天,中国社会总人口中手机人口的比例在70%左右,手机人口超过了8亿。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手机人口突破10亿将指日可待。中国手机人口的构成,也由当初单一的大款,而包括了社会所有的阶层。手机人口的性别结构是男性的手机拥有率明显高于女性,前者比后者高出9.08百分点。同时,城乡差别也得到体现,非农户口的手机人口的比例高出农村户口的手机人口17.6个百分点。 沈崇麟研究员特别指出,从年龄结构看,中青年人口是手机人口的主体,但在几乎所有的年龄段,都有手机用户。从本次调查的数据看,手机人口中,年龄最小的只有8岁,最大的已经89岁。手机人口向老年和少年人口的扩张,特别是向少年人口的扩张,由此可能引发和已经产生的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