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预期收益未必靠谱 逾百理财产品实际收益不达标
查看完整版本:预期收益未必靠谱 逾百理财产品实际收益不达标
2010/12/27 17:31:33
  岁末年终,不少银行纷纷推出高回报率的超短期理财产品。投资者吴先生对某银行近期推出的一款预期收益率4.2%的理财产品很是心动。不过,他对于"预期收益率"是否能够落到实处,却有点放心不下。
  吴先生的担心并不多余。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到期的理财产品中,已有大约150款未能达到预期收益率。
  未达标中结构性产品占多数
  在未能实现预期收益的理财产品中,结构性产品占据了多数席位。
  社科院金融所11月4日发布的《银行理财产品评价分析季报(2010年前三季度)》显示,在今年到期产品方面,前三季度共有3033款人民币产品到期。到期人民币产品中零负收益产品共13款,到期日集中于第一季度,其中,102款到期结构类产品中共出现10款零负收益产品;另外3款普通类产品均为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要投资对象的理财产品。其中,零负收益产品主要集中于上市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
  某股份制商业银行有关人士告诉,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最大特点是,根据市场走势设定一个区间,挂钩的标的,例如金价或某一指数只有涨跌幅度在这个区间内,理财产品才能获得最高收益。这个区间如果设置过窄,理财产品就很难获得预期的最高收益。
  部分银行择"优"公布收益率
  一个不容回避的现象是,不达标理财产品相对比较集中。例如,益普财富公布的今年前10个月中,38款未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中11款来自一家银行。
  还看到,有的银行会有选择性的公布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对一些收益情况较好的理财产品,到期兑付公告中会很高调的宣布该款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但对另外一些理财产品则只宣布到期,却避而不谈其实际收益情况。因此,部分银行难逃"刻意夸大预期收益率"的嫌疑。
  >>市场现状
  约4%理财产品收益不达标
  预期收益率为4.7%,然而最终获得收益仅为0.1%;预期最高收益为13.5%,最终得到的实际到期收益仅为0.56%;预期收益为50%,实际却出现了"负收益"--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回报率"频现尴尬。
  根据财汇资讯平台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30日,今年以来共有3406款理财产品到期。其中,实际收益与产品介绍中的"预期收益"不符的共有141款产品。另外一组数据则显示,在今年3500多只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中,153只未达预期收益。按照这两组数据,不达标理财产品所占比例大约在4%左右。
  >>行家建议
  先了解产品设计再下单
  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前,应该理解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和收益结构,全面了解理财产品的潜在风险和收益。
  一位股份制银行的理财师表示,选择理财产品时,不能只盯着预期收益率,还应该考虑一下,达到这个预期收益率的可能性有多少。因为一般来说收益和风险是成正比的。要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