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一次一次调高,高油价牵动着人们的神经。油价的上涨不仅增加了机动车的使用费用,还无形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近百年间,人们第一次如此切身地感受到与油价的息息相关。 搬家:只为上班近 在油价持续走高的情况下,搬家次数也随之增加。许多人纷纷挪动爱窝,从上班远的地方换到上班近的地方。 晓莉家在市中心,工作在经济开发区,单程距离有25公里,虽然有辆新款中档车相伴,但来回近2个小时的路程经常把她折腾得够呛,加上2.0的排量,每个月的油费不下1000元。年初,她舍弃了这个曾经情有独钟的居住圈,换了一个小区,论位置和环境,它比不上前者,但一个关键指标---离单位更近了,这才是最重要的。 由于路程一下子缩短了10多公里,用油支出也有所下降。不巧,好日子过了不久,又碰上提价这码事,97号油一下子涨到了6.32元/L,而爱车又很贪喝,百公里13升油耗,算下来,下个月的费用估计要涨300多元。 她笑称,虽然生活并未因油价上涨受到太大的冲击,但每看到油价跳高还是会"心惊"。她一直有个想法:以空间换时间,说不定还是直接住到那里方便。前段时间,她还看中了开发区附近一个楼盘,比起市区,那里环境和绿化好很多,更重要的是,时间和交通成本大大降低了。 与晓莉的策略相反,她的朋友小敏这两天却在装修市中心的一套二手房,那是她结婚前买下的,本来打算婚后出租。然而,当20多公里外的市郊大居室新房和离单位2公里的小面积旧房相比,她果断选择了后者。"光是油费,一个月就至少能省下1000多元。"平时糊涂的小敏这下也细致起来,而且,接下来油价肯定再往上走,如果家里再添辆车,支出的费用就更不好说了。 拼车:夹缝中的精明 既可以享受私家车的舒适,又不用花太多的费用,几个顺路的人拼一辆车上下班,或者外出旅游,随着油价的持续上涨,拼车族迅速壮大。 阿龙开的车虽然排量不大,不过由于家离单位比较远,每天的油费支出也不小。没涨之前每月油费900元,油价上涨后每月油费约1000元。前几天,他通过本地的论坛,找到了拼车的伙伴。3个拼友以每人200元计算,阿龙自己每月支付的油费为400元,比过去900元的费用还要节省500元。要是能碰到志同道合的人拼车,不但能补贴点油钱,还能增添一路上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 在无忧拼车网、车友窝等网站上,不少私家车主都打起了拼车的主意,在网上纷纷发帖寻求同路的拼车伙伴。"油价上涨,不拼车不行了","养车成本增加,求顺路人分担油钱"……类似的帖子一天之内就有近百条。从部分私家车主信息来看,提供城区拼车的一般都有相对固定的时间与上车地点,也有一些车主提供城际拼车,拼友不但分担油费,还分摊过路过桥费。 相比陌生人之间的拼车,熟人之间的挤车更加务实。刚过去的这个周末,自驾发烧友阿倩和几个朋友到郊区玩了两天。和以往人手一车不同的是,他们5个人选择了开一辆车出行。"出门旅游是为了放松,但也不能不考虑出行成本。"和阿倩一同出去玩的朋友都是有车一族,以往人们都爱开着自己的爱车,队伍浩浩荡荡的煞是威风。如今,油价涨得太快了,大伙儿一合计,决定今后出游都轮流由其中的一个人出车,既省了油钱,大家在车里还能说说笑笑,倒也其乐融融。 捧车:无奈的选择 随着油价上涨,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买得起车用不起车。所以,有些已经买了车的人不用车,宁可把车"捧"起来闲置,美其名曰"捧车族"。 "车轮一转就是'烧钱'!你可以跑不赢宝马,但你一定要跑赢油价。"朋友金兰一年前拿出积蓄买了一辆赛欧轿车。除了养车外,每月还要还3000多元的房贷,巨大的开销让她成了"捧车族"。今年开始,她改坐公交车上班,下夜班就在单位凑合睡一宿,赛欧成了摆设,除非节假日自驾游或是送家人去看病,轻易不开。2005年,对北京等大城市的调查中,有51%的城市有车族认为养车负担"一点也不重",而2007年,这一比例骤降至23%。而日前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与北汽福田汽车有限公司最新发布的《2008福田指数---中国居民生活机动性指数研究报告》指出,在养车负担一路上扬的大趋势下,已经有近1成(8.2%)的"有车族"成了"捧车族"。 "捧车"只是无奈之举,汽车跟房子不一样,汽车即使长期停放不用,也会有各种固定成本,以及机件的老化和锈蚀带来的损耗和贬值。在各种养车费用中,养路费、保险费、小区停车费、保养和维修费一般是省不了的,能省的费用主要是油费以及市区停车等费用。另外,汽车长期不用,并不等于保值,也不见得比经常使用的车性能优良。 弃车:私家车成为摆设 有人把买车形容成一座围城,没车的人向往自由驰骋的感觉,一心只想勒紧裤带加入"车奴"行列;而有车族则在买车后切身感受到,私家车实在是一种负担。徐先生从事媒体工作,开了两年私家车。但从这周起,他把搁置了两年的电瓶车重新修理好了拿出来继续使用。"作为代步工具以前习惯了远近都开车,一个月油钱要花1000元,但是现在油价涨了,继续开车起码每个月得多掏200元,思来想去还是骑电瓶车省钱。"徐先生打了打小算盘,上班下班开私家车,市区内的采访骑电瓶车,远途的采访开私家车,这样可能每个月的油费用不了1000元。 在高油价下,一些有车族索性把轿车丢弃在家里改乘公交。魏建是北京某软件公司的主管,即便是6月炎热的夏季,他还是执意把带空调的小汽车停在了自家楼下。他住在距北京市区三十多公里的河北燕郊,每天早上他会准时坐上家门口的930路公交车,到大望路后再转车,再经过近1小时的折腾,才能到达位于北京城区最西部石景山区的公司总部。"挤车真的不好受,还是开车舒服。"虽然这样说,这位年轻的软件工程师还要去挤。每月3000多元的房屋贷款和1岁的儿子的花费,他不能不节俭。 其实,油价上涨对于中级和中高级车的影响反而相对小,因为这部分消费者消费能力较强,对油价的敏感度低。相反,对于购买10万元以下车型的消费者影响更大,这些消费者中不少甚至会因为高油价而放弃购车,转而依赖公共交通工具。对于刚刚在两个月前才买车的刘红来说,这次油价上调是个彻底的坏消息,"我不知道是不是该忘了新买的车,现在每天坐地铁上班,因为开车太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