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银行发理财短信忙"抢钱" 理财师提醒注意风险
查看完整版本:银行发理财短信忙"抢钱" 理财师提醒注意风险
2010/12/23 9:36:20
  家住南京五台山的杨先生最近遇到一件奇怪事,几乎每天都会收到银行的短信,都是向他推销银行理财产品的,"真是奇了怪了,以前十天半个月也收不到银行一条短信,想买理财产品还买不着,现在银行简直是狂轰滥炸,真有点受不了。"杨先生抱怨道。
  杨先生给一一展示了他收到的促销短信:"尊敬的客户,我行于12月21日-23日发行6天理财产品,预期利率3.4%,5万元起售;12天理财产品,预期利率3.8%,10万元起售……""尊敬的客户,我行于12月22日-26日发行32天理财,预期利率4.4%;92天理财,预期利率4.5%,起点均为5万元,欢迎认购"……像杨先生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在新街口某单位上班的韩先生也收到不少短信,其中一条甚至开出了21%的年化收益率,但要求客户的现金资产在300万元以上。
  6天3.4%的收益率,12天3.8%的收益率……比存银行一年定期2.5%的利率还高,而在平时,这么短期限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几乎只有一半那么多。为何一向非常理性的银行,竟然愿意给出这么高的价码来推销理财产品呢?
  杨先生所不知道的是,在银行拼命发行理财产品的背后,隐藏着银行之间激烈的吸储大战。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年年底都会上演一回,今年尤其剧烈。因为随着今年经济的回升,银行全年的放贷规模超过7.5万亿已成定局,而央行又接二连三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导致银行的流动性也非常紧张。特别是对一些信贷投放超标的银行来说,吸储的压力大大超过往年。但是,由于银行的存款利率是固定的,各家银行只能通过向客户兜售理财产品来吸收存款,在争夺有限的客户资源压力下,各家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不断加码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这样的理财产品并非一点风险也没有。南京某银行理财师提醒投资者,如果银行兜售的是收益固定的理财产品,对于手头上有闲钱的客户来说,购买这样的投资无疑是划算的。
  但如果收益不固定,特别是收益与某种资产挂钩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投资者就要小心了,从过往的情况看,这类产品的风险很大。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