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平遥门票涨多少才能收支平衡
查看完整版本:平遥门票涨多少才能收支平衡
2010/12/16 18:54:45

  ▲平遥1997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资料图片)
  平遥古城门票13年增70余倍,仍收不抵支--有2700年历史的平遥古城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危机。1997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平遥县就宣布,在2005年前古城内人口要迁出一半。13年过去了,城内至今仍有3.5万居民,超出合理人口负载2万人近一倍。为缓解保护资金紧张问题,从明年3月起,平遥古城票价将从100元涨至125元。
  几乎与往年一样,几乎与其他景区雷同,在涨价之前,平遥古城"收不抵支"的"诉苦声"再次见诸媒体。"诉苦"不是目的,涨价才是目的。从表面上看,平遥新城建设、古城搬迁和改造的费用需要20多亿元,平遥古城的保护压力无比沉重,涨价是必然和必须的。但仔细一想,这20多亿元的"古城保护费"不过是"自说自话",这个数字从何而来、如何计算、具体支出项目为何,公众一概不得而知--涨价就未必真的理直气壮了。
  数据显示,平遥古城去年的游客接待人数、门票收入、综合收入分别为112.66万人、8827万元和8.1亿元。而按照我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国有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等事业性收入,专门用于文物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挪用。"这意味着平遥古城内所有的景点收费所得收入,都须用于文物保护和修缮用途。
  笔者想问:这些门票和各种税费收入都到哪里去了?都用到古城保护上去了吗?非也。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法律规定"文物保护单位所得事业性收入均用于文物保护",但实际在现实的操作中,这一笔"事业性收入"是一块被瓜分的利益蛋糕。扣除文物局、旅游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福利、公务费用、旅游宣传费用等,真正划拨用于文物保护的资金少之又少捉襟见肘。
  或许有人会说,文物保护耗资巨大,仅有门票等收入远远不够。文物保护法还有这样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国家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于是就有了新问题:平遥古城的保护性经费开支有没有列入公共财政预算?当地政府对于古城保护有没有投入应投入的资金?平遥的财政收入虽然不高,但肉多肉少都是肉,该投入的还是得投入。这是法律规定的政府责任。
  前不久,平遥古城管理委员会表示,繁冗的公务旅游接待令平遥县不堪重负。最多的时候,该县一年"公务接待"近10万人次,仅门票一项就少收入1200多万元。而近10万人次公务接待的吃、住及礼品开销,更是不好统计的天文数字。从这个角度来看,平遥古城的经费压力倒也不是虚话,可问题是:这与游客何干?以涨价来转嫁公务接待的压力,无论于情还是于理都说不过去。
  13年来,平遥古城打着保护压力沉重的旗号,门票连涨了70多倍,平遥古城门票还要涨多少,才能实现收支平衡呢?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