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衣食住行,样样都有省钱法门
查看完整版本:衣食住行,样样都有省钱法门
2010/12/16 11:51:24
  拼车出行省钱环保,还增加乐趣。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显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在11月份"破五",并创28个月来新高。在物价上涨的背景下,许多市民想方设法学习省钱招数,很多人还把心得晒到了网上。就省钱话题,深入采访了一些普通市民和专家,他们透露的很多"妙招"很有启发,可以帮助大家做个"省钱达人"。
  "衣"
  之省钱法
  "拼卡"享受高折扣
  在国贸上班的白领周盟是一个服装品牌的忠实拥趸,这个品牌售卖的大部分是针对白领们的正装和休闲服饰,她和老公常需要在这家店添置一些上班穿的衣服。但该品牌无论在深圳还是香港的折扣都非常小,在打折和积分活动时,也常常只能到8折,偶尔打7折,还往往淘不到自己中意的款式。
  一次偶然的机会,周盟在办公室和同事们聊天,谈及去这家店购物折扣小,同事小刘转身写了一组号码给她,告诉她以后去香港买这个品牌的衣服时报上这个卡号即可。
  在香港的这家品牌店付款时,周盟试探性地报了这张卡号,营业员额外打了7折。事后,周盟才知道,这张卡是网友在网上论坛公布的,很多人去专卖店报此号购买,一来二去,购物积分已经累积到了7折,加上香港的汇率差,还不到6折。喜出望外的周盟后来用这种卡为老公和自己添置了不少衣物,也不再赶在打折时段去淘了,买到心仪衣服的同时,也省下了不少钱。
  周盟如法炮制,收集了不少家居和服装店的打折卡号,也学了一些新招。在一些品牌店,她会先去实体店试穿或者看好型号,再到网上寻求代购,一般商场有的品牌,在网上都能找到,代购往往能给她远低于商场的折扣。她告诉,在她的同事里面,"线下试穿,网上购买"已经成了风潮。
  宝宝用品网上互换
  自从宝宝小胖出生,王欣家的开支一下子紧张起来。小胖几乎成了夫妻俩的消费源头,尤其是他的小衣服和小玩具,耗费了大笔资金。更让王欣挠头的是,小胖比同龄孩子块头大,生长速度也更快,不知情的朋友买来的衣服往往没开封就穿不了。而王欣在专卖店淘回来的衣服没过多久也紧紧地贴在了小胖身上。
  看着家里成堆不再穿的小衣服还像新的一样,王欣觉得很心痛。在网上和几个年轻妈妈交流下来,她发现大家原来都有类似的问题。除了衣物,宝宝其实也是很挑剔的,有的玩具、奶瓶、学步车之类,买回来他们就很排斥或是视而不见,也造成了闲置浪费。王欣于是在网上建立了一个年轻妈妈的交流群,贴图公布一些宝宝的闲置用品,以物易物。
  大家的交换活动出乎意料地活跃和顺利,王欣把小胖的衣物,换来了其他宝宝用不完的尿不湿,或者更合身的小衣服,还用家里多出来的一台学步车换了一些玩具和日用品。如此一来,闲置的宝宝用品越来越少,大家还顺便交流分享了不少育儿经验。
  受他人启发,王欣还打算把自己怀孕时穿的衣服在网上摆出来卖掉,要知道孕妇的衣服也是很贵的。她一位朋友就是用这个方法,处理掉了不少特殊时期的衣物。
  理财专家建议:
  世纪证券研究所副所长万文宇:服装是市民一项必要开支,可以充分了解及使用各类省钱优惠活动及工具。如商场打折、用信用卡进行大额支付等。尽量减少弹性支出,进行有计划的开支。在闲钱管理方面,如果对投资有兴趣则可以关注基金定投,在市场风险较高时关注债券或货币基金产品。
  "食"
  之省钱法
  买菜要选时选地
  昨日下午,来到福田农批市场二楼,买菜的人还真不少。"特价特价,花菜1元钱一斤。"一位摊主的吆喝声引来几位大妈"淘菜"。家住石厦南的赵大妈告诉,现在1元钱的菜不多了,只有下午特价的时候才会出现。
  "这些菜能吃上几顿了,省了10几块。"赵大妈逛了近两个小时,买了花菜、茄子等能存放几天的菜。她说这里比较远,来回乘坐中巴得花两元钱,一般一个星期来一次,平时都在附近的小摊和超市买。
  "小摊一般要在傍晚去买,超市要在关门前去买,都能省不少。"赵大妈谈起了她的买菜经,傍晚会有小摊贩在居民区买菜,一般都比较便宜,因为他们要赶在晚饭前将菜卖出。
  "如果是去超市买菜,就要晚上差不多关门前去,那时很多菜有优惠,有时候能买到几毛钱一斤的菜,有时还不过称,直接都给你了。"赵大妈说,但超市总体菜价比农批市场高,她一般会在晚饭后到超市看看。对比福田农批市场与周边一家大型超市的菜价也发现,青椒、西红柿在农批市场的价格分别为1.5元、2元一斤,而在超市则卖到1.9元、2.58元,两者的差价还真不少。
  "除了在一天当中选择不同时间段到不同地方买菜,其实菜价和天气也有很大关系。"赵大妈总结说:"天气好坏和菜价高低成反比,如果天气预报未来天气转坏,就得赶紧多买点菜放家里。"
  除了选时之外,选择购买的地方很重要,比如和一些大超市比较,批发市场的价格就比较低,有时甚至低5成以上。另外,如果购买奶粉、洗发水等,到香港购买也比深圳便宜,有的可以便宜3成左右。
  理财专家建议:
  世纪证券消费行业分析师、研究员梁希民:总结出如何买到便宜菜的经验,说明还是比较有想法的,这也是降低生活成本的一个有效方式。家庭主妇就应该专注于开销节省。一个好的节省方法就是记账,例如在食品、服装、教育等方面的开支,有个大概的比例,做到心里有数,发现那一方面超出开支后,下月就要进行有意识的控制,做出改变,尽量做到不要超支。
  之省钱法
  "行"
  "拼车"省钱增加快乐
  家住南山西丽众冠花园的周先生与邵先生都有一个小孩子在西丽小学就读,他们周边也有3-4个小朋友每天都在同一个学校上学,住的地方都挺近。此前,孩子的家长上下班的时间各不相同,接送孩子的时间也不尽相同,于是孩子的家长都是各自开车或者是孩子的爷爷们送他们到学校去,虽说是自己的孩子,每天接送也是应该的,但一算下来,费时费力不说,有时年轻的家长们还真忙不过来。
  细心的家长发现,孩子熟悉了以后都喜欢一起去上学,一起说说笑笑也很快就到学校了。后来几个家长就合计了一下,看是不是每天派一个家长轮流接送孩子,5个孩子共用一台车,这样就不用5个家长各自开车到学校去接送了。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5个孩子每天一上车就高高兴兴地腻在一起,说些学校发生的趣事,遇到不会的作业题目孩子们还可以在车上聊一聊。家长还发现,5个孩子一起来一起去,很快就建立了很牢固的关系,下车后还不忘电话联系沟通。家长们发现这种拼车不仅省去了4台车的接送费用,还节省了不少时间,更加环保,加强了小朋友之间的友谊。
  理财专家建议:
  世纪证券消费行业分析师、研究员梁希民:合作方式是一种节流行为,年轻白领一族在出行、服装、健身等方面的消费开支都比较多,"合卡"、"拼车"无疑能花更少的钱获得更多的东西,并且还能在集体活动中增加友谊,这是多得之举。此外,由于没有什么积蓄,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应该多赚取工资,尽可能做些兼职,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
  之省钱法
  "住"
  "拼租"摊薄租金
  家住南山区桂庙新村的杨先生来深圳已有8个年头,去年开始转到华侨城上班,他与太太租了一套三房一厅的大房,一个月租金要花2000多元,加上水电、卫生费等等要3000元出头,他感觉压力太大。于是他决定分出两间房来,拿出一大一小房进行分租。在征得业主同意后夫妻俩发出分租广告。今年7月,有一对到深圳找工作的大学生与他们夫妻说好分租其中的一间小房,价钱是600元,包括了水电费。不久,另外一对打工夫妻租下其中的大房,价格是800元,这样,杨先生也和另一对打工夫妻一样只花了800块钱就租下一间大房。
  问杨先生一套房间里住三拨人是不是感觉到不方便,杨先生告诉,这种拼租法早在10几年前就有,当时针对这种拼租房还有一个新鲜的叫法叫"玫瑰居"呢,但后来这种做法就基本消失了,重新开始拼租是这几个月才开始的事,他说要减轻一些经济压力。
  而另外一种"换房"的作法也在深圳家庭旅游之间兴起,围绕节省家庭开支方面也不失为一种好创意。
  "本人在深圳,计划十一期间去成都玩,为了节省开支,想找一位成都朋友做'换房旅游'。我的房子在深圳福田口岸附近,步行一刻钟可到地铁站,去深圳市区和香港都非常方便。房间是标准一居,双人床,精装全配,求成都市区或近郊一房互换。有意者请站内联系,请注明换房。"
  这是李娜最近在某论坛上发的帖子,喜欢旅游的她每年都会利用长假旅游两次。以前她一般会选择经济型酒店住宿,自己的房子则空置数日,在网上发现"换房游"这种旅游方式后,她开始尝试这种新颖经济的旅游方式。
  理财专家建议:
  世纪证券研究所副所长万文宇:购买二套房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确定房贷组合,如选择抵押消费贷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利息支出。对于现有住房,如果能有效加以利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都可以达到省钱的目的。
  专家观点
  改变消费方式应对通胀
  世纪证券消费行业分析师、
  研究员梁希民
  通胀情况下,市民可改变自己的消费方式来节省支出。首先是购买方式,现在服装、书籍等都可在网上购买,往往价钱比实体店便宜不少;可在去异地时进行一些采购,例如到香港购物等,因为不同地区会有价差。其次就是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一些不必要的娱乐节目,能减少的尽量减少,不能减少的可寻找替代方法,例如健身,可将健身房健身改成爬山、长跑等,既经济又环保。
  除了节省开支外,还要开源。没有积蓄的可多做事情多赚钱,有积蓄的不要放在现金上,可进行投资。她建议,市民可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不同的投资产品,承受能力小的可购买债券、银行理财产品,承受能力大且对未来收入有信心的可投资股票等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另外,市民也可进行一些黄金投资,能保值避险,还能当作纪念品收藏,是一项比较理想的投资工具。
  相关链接
  物价上涨成今年
  民生最热搜词
  百度数据研究中心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物价搜索指数基本维持在日均10万次左右,较往年大幅增长。进入10月以后,物价搜索指数持续走高,一路飙升至20万次以上。物价上涨成为2010年民生领域的一大搜索热门词。
  近半年以来,"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等流行词在坊间迅速蔓延,成为物价普遍上涨的生动写照。根据百度发布的数据,一个"涨"字几乎贯穿了2010年物价相关的搜索。在TOP20关键词中,与"涨"相关的关键词占17个。其中,食品价格是最受网民关注的物价类别,关注占比高达74.64%;其次是交通及通讯类价格,比例超过10%。
  仔细剖析食品价格关注结构,会发现玉米价格关注度最高,为21.34%。紧随其后的是鸡蛋、大蒜、猪肉,这四者合计占比已超6成。有趣的是,具体食品搜索指数与实际价格变动有密切关联,2010年5月和11月上述四类食品的价格搜索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其中5月主要以肉蛋类价格搜索涨幅明显,而11月玉米、大蒜价格搜索涨幅更大。与之相反的是,猪肉价格搜索保持稳定,这与实际食品价格变动具有高度一致性。
  在关注物价变动的人群中,男性网民明显高于女性,同等情况下高出30多个百分点。在关注物价的人群方面,20-29岁和30-39岁网民为主流群体。
  整体来看,物价搜索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两者倒挂现象明显。在今年4月和9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已开始处于下行通道,但物价搜索还在缓慢上涨,随后便爆发了鸡蛋、大蒜价格疯涨和玉米、大蒜等物价高企现象。专家表示,这一搜索数据倒挂现象值得关注,政府部门可据此提前预警,制定相应的调整政策。
  家庭主妇"省钱经"
  1.看电影记得赶半价时段,若不幸无法适时抽身,也记得先备上网上淘来的半价兑换券。
  2.不做"海囤",但也不当冤大头。遭遇超市保质期长又需常备的食物在打折,譬如三年不坏的红糖,还想什么,多多益善。
  3.淘完米的水可以洗菜,洗完菜的水可以浇花,沐浴前放出的凉水可以攒起来冲厕所。
  4.过期的面霜用来抹脚,过期的爽肤水用来擦桌子、镜子、沙发、皮鞋……效果不佳、未过期类化妆品一律扔给另一半。
  5.买衣服搭配有道,多买百搭流行款,闲置率会大幅降低,包包同理,鞋类同理。
  6.节能是抵抗电价上涨预期的王道,不管大灯小灯,一律都装节能灯,不论大电器小电器,一律都买节电系。
  7.存钱户头与网银户头趁早一刀两断,经验告诉我们:网购的冲动不限时间地点发作。
  8.批发当然不是小商小贩的专利,动手查查最近的农贸批发市场在哪里,周末带着拖车一次性搬回一周所需蔬果(青菜除外),此法尤适用于中心区住户,差价以"倍"计算。
  9.学找"替代品"抵抗游资炒作,不和"强盗"正面冲突,"敌退我进,敌进我跑"。姜蒜并非每日必须,绿豆玉米不是非吃不可。
  10.能"团"就不"单",比如婴儿的尿不湿和没完没了的化妆品。
  11.信用卡不可滥用,但要知道巧用。在账单日次日消费,能享受最长时限免息优惠。另外,持卡打折的餐饮场所不少,积分兑换不妨也多关注。
  12.一技傍身,与世无争。小毛衣自己动手编织,若与创造的价值相比,学习的困难可忽略不计。
  13.卤牛肉、大酱汤、红烧鱼、各式养生汤粥以及奶茶,DIY起来都比你想象的简单,尽量将馋虫解决在自家厨房。
  14.发现没,理发店有"洗剪吹"项目,也有"单剪"项目,前者价格一般是后者两倍,效果却雷同。
  15.种花之余也找点品种优良的小葱种上,做饭随时揪几缕,绝对有机、绿色、无公害。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