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高房价下的无奈现象 一人买房全家倾囊
查看完整版本:高房价下的无奈现象 一人买房全家倾囊
2010/12/16 8:25:15
  日前,中国社科院发布《经济蓝皮书:201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其中指出,我国房价收入比超出合理承受范围,中国85%的家庭无能力买房。
  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发布《1-11月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报告显示,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7.7%,环比上涨0.3%,并且销售量、销售额,以及房地产投资均"涨"声一片
  一边是85%的家庭买不起房子,另一边市场销售却如此红火,到底原因何在?莫非投资客依旧"畅行"楼市,15%的家庭拿下了市场上85%的房子?
  走访台州市场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经过整整一年的楼市调控,货币从严,如今楼市中的投资成分已大幅缩水。"二套房首付5成,三套房停贷,谁还会投资住宅?"很多房产投资客如是说。
  而从售楼部得到的反馈也是如此。多位楼盘销售负责人接受采访时均表示,现在买房的,大多数都是刚性需求。只不过,现在市民买房"单打独斗"的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全家总动员,一起出钱买房。
  现象
  一人买房,全家腰包掏光
  "奶奶拿了5万元,双方父母出了20万元,我们卖了旧房子出了30万元,总算是凑齐了首期款。"在全家人的资助下,某事业单位职工胡女士最近终于把原来30多平方米的单身公寓换成了三室两厅的二手房。除去首付,胡女士还办了50万元的公积金贷款。
  "其实我们真的不想当'啃老族',但房价涨得太快,没办法,只能全家总动员了。"胡女士说,虽然现在夫妻俩每月收入加起来有8000多元,除去日常生活开支,单要应付近4000元的月供也挺吃力的。"长辈们出的钱算是借的吧,只能以后慢慢还了。"
  比较之下,80后小黎买房更加依赖父母。因为准备结婚要买新房,可是以小黎4000多元的月收入与动辄上万元的房价相比,实在是杯水车薪,因此,买房"顺理成章"是父母出钱。今年9月,由父母负责40万元首期和每月5000多元的月供,小黎买下一套130多平方米的房子。
  "过去全家经常到外面吃饭,买东西也很大方,现在都是能省就省。"小黎说,他自己也更加努力地工作,希望早一点能由自己负担月供。
  追问
  实力不足,为何着急买房?
  既然经济实力不足,为何要现在买房?尤其是很多工作不久甚至刚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为什么要急着买房?
  "25岁不买,40岁还买得起吗?"市民小刘的回答非常直接。他说,照这几年楼市的发展势头来看,收入是远远赶不上房价上涨速度的。"那些身处发达国家的人们之所以能等到40岁才买房,那是因为他们的房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能保持稳定。但我们的现实情况不同。"
  对此,市民黄先生也非常赞同。黄先生已有90多平方米住房一套,但考虑到家人居住的需要,他也正在考虑要换一套更大的住房。"现在二套房政策紧,我再买房首付比例、贷款利率都会更高,但是我还是想换房。"黄先生说,房价这两年涨得太快了,他怕自己再不出手以后就更没能力换房了。"如果首付款不够,我也是会考虑先向父母、亲友借钱的。"
  除此之外,很多年轻人不惜倾全家所有来买房,主要还是源于婚姻的压力。在传统观念中,"成家立业"是理所应当的事,结婚需要房子,有小孩后则更需要属于自己的房子。"这并不是太看中物质,而是现实需求。"市民陶小姐说,以前的年代是"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现在是"手里有房,心里不慌"。除了居住需求,自己和男友想要在婚前买房还有一个考虑:没有房子,以后小孩子怎么上户口,怎么读书?"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必须要考虑清楚。"
  建议
  全家动员,也应有个限度
  为了结婚安家,为了家人住得更舒适,很多人迫切想要买房。然而面对高涨的房价,我们又常常感到囊中羞涩。除了极少数人,一般人买房必然要借钱,不是向家人、亲朋伸手,就是向银行贷款。
  对此,业内人士提醒,即使是买房全家总动员,也得有个限度,否则极易让自己甚至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
  走访发现,父母支援型是"全家总动员"中最常见的类型。而依赖父母资助买房的人群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家庭相对富有,大力赞助;第二种是父母只能勉强资助,略尽心意。
  "二者均应该充分考虑父母的收入状况、身体健康状况、年龄状况等,不可太过勉强。"台州精耕房地产咨询公司负责人涂先生说,尤其后者,在能力所及范围内,应考虑降低选房标准或者分阶段完成家庭买房目标,并且应当选择保值性好、转售较容易的过渡型房子进行阶段性购房。
  而对于父母资助下买房的子女来讲,应将关注重心放在月还款金额上,一般以月收入的50%-55%为上限,以确保满足日常生活支出底线。还款能力强的可以适当提高房屋总价,或降低首付款比例;月收入低的市民,则建议购房贷款额度越小越好。
  另一类是亲友借贷型。主要依靠向亲人、朋友借款买房,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收入状况或可预见收入状况较好、以往理财状况不理想的年轻人,只要借款偿还计划及月还款额在他们可承受范围内即可。另一类收入状况较不理想人群,可以更多地考虑租房过渡,慢慢积累首付款。
  此外,涂先生还提醒,因为在还贷同时还要定期归还向亲友所借的款项,再加上生活支出等,日后资金会比较吃紧。因此,这类购房者一定要理智分析自己的财力,避免选择总价过高的房屋,导致日后生活困难。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