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hao
2010/12/15 18:33:10
随着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11月经济数据显示,11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1%,创28个月新高。然而,临近岁末,放在银行的存款则随之贬值,那么各家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又是否尽如人意呢?近日走访了城区有关银行的营业网点,分别了解到,如果与11月份CPI奔跑如此之快的速度相比,那么大多数以稳健型著称的银行理财产品则落在后边。为此,多数银行为了岁末揽客,纷纷借机推出短期理财产品,而基本的收益则明显比前11月份高。 【市场】岁末临近理财发售多 临近岁末,在走访城区银行网点时发现,进入12月以来,各家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逐渐在攀高。同时,不少读者表示,最近一周以来,也不断有收到相关银行发来的理财产品发布的信息,"有些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就只有这一个月的期限,如某行推出的一款理财产品,仅在12月份发售,而且期限指明就一个月的时间,预计收益则达到4%以上。"有关人士告诉。 而某保险行业资深人士也向透露,上周,她的一位客户老板也收到相关信息后,前往一家银行网点购买理财产品,该网点相关理财人士则向他推荐了投资为100万元的理财产品,收益大概也在4%左右,并且赠送了他一些礼品。 随后,在走访中也发现,不止一家银行在发售短期甚至仅有一个月的短期理财产品,多家银行目前均在纷纷发售相类似的产品。而这些短期或超短期的理财产品,在预期收益上,各家银行普遍抬高了收益率,从11月之前预计在2%至4%之间,则基本上现在均不低于3%至5%之间了。 【分析】通胀加息是外因 然而对于岁末短期理财产品频发,以及预期收益随着加息而增加。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央行自今年十月份加息以来,定期存款利息提高、债券市场收益也随之提高,各类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自然会增加。 有保险内资深人士向透露,至12月初以来,各家银行频发推出超短期的理财产品,一部分是为了迎合岁末投资者口袋钱增多,确实需要投资理财的这一需求;而另外的原因则不排除银行趁着年末,发行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是为了极短期间内吸收大量的资金,从而完成年底储蓄任务的指标。"甚至有些银行理财经理还承诺,除了获得现有的收益外,大客户还将有可能获得额外的利息回报。"该人士称,然而归根到底,是如今银行业竞争太过于激烈所致。 【建议】短期产品适合短线投资者 有关理财经理则提醒,年底,不少投资者因为发放了年终奖手上有了余钱,而这一时期,银行理财产品也很多。在投资上,购买前应先看完产品的说明书及合约内容,通常来说,高风险高收益,在"还会加息"的预期下,及CPI或继续高企的情况下,投资短期理财产品的确有助于规避风险。 "但通常应该是手上有大量闲钱的投资者更适合这类短期,快进快出的产品。"上述理财经理表示,而对于投资风格稳健或者追求保本的投资者而言,并不适合,因为倘若急需资金或者出现资金短缺时,若赎回的话,除了赔付较高的偿还金外,还得等特定的日期才有机会赎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