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mennong
2010/12/15 18:25:06
CPI高企,在"负利率时代",钱放在银行虽然缩水,但是11月份,本市储蓄存款又开始大幅"流"回银行。相关人士认为,这可能与11月股市向下波动和年终银行大量揽储有关。 [数据] 11月本市银行 存款超百亿 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厦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新增117.32亿元,环比增长2.94%。而10月份,厦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仅新增0.87亿元。 至11月末,厦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110.80亿元,同比增长30.56%,增速同比提高4.82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807.69亿元,同比多增208.36亿元,比年初增长24.45%。 [现象] 有投资机会 就会"储蓄搬家" 据悉,近来持续攀升的CPI使"负利率"现象日趋严重。只要有投资机会,就会出现"储蓄搬家"。10月份,股市一路持续上涨,不少市民就将自己的存款从银行取出,购买股票。同时,基金发行也加快了脚步,吸引了不少投资人。体现在数据上,10月份厦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仅新增0.87亿元。 到了11月份,股市"变脸",一路回落,估计不少市民在10月份将存款挪到了股市,在11月份这部分资金又可能从股市回到了银行。与此同时,对于银行来说,近来连续几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使得信贷资金越发"捉襟见肘"。为了"做大分母",各家银行年终都将吸收储蓄摆在重要位置。种种因素作用下,11月份厦门市人民币存款新增117.32亿元。 [解读] 居民存款意愿 其实未提升 "实际上存款余额的增长,并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居民存款意愿的提升。"厦门大学金融系副主任陈善昂教授表示,银行存款并不仅仅是有居民存款,更大部分其实是企事业单位存款。而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持资金的流动性必须维持一定的存款,不可能都将资金拿去投资。而年底存款余额的提升,实际上显示的是银行为了维持一定的存贷比,进而加大了吸储力度。"事实上在目前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下,居民的存款意愿是下降了,这种负利率的情况是需要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