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中美生活成本30年对比:中国日常必需品涨得最快
查看完整版本:中美生活成本30年对比:中国日常必需品涨得最快
2010/12/14 14:00:11
  《商业周刊》研究美国市场发现 食品、能源价格下降 但住房、教育和医疗等价格却翻了两倍
  人们的日子是不是越过越穷了?美国《商业周刊》说,想想以前99美分的汽油,50美分咖啡的日子,现在的日子那可贵多了。不过比较30年得出的结论是,小开支变化小,大件越来越贵。
  《商业周刊》指出,对比1980年和2010年的生活成本来看,名义收入的涨幅要比整体的物价快(名义收入不因通胀因素而变化)。一些日常消费,如食品和能源价格涨幅却比较慢。这也就是说,这些东西的价格30年来变化较小。中国外贸每年损失超万亿 误差率是国外20倍(图) 15城市出房产调控细则住建部:房产税出台不会全国铺开 一行三会确定明年工作重点 山西1/8国土因采煤挖空 煤电谈判前煤炭大省缺电预警 组图:开国十大元帅与夫人们 日本的一句话让我哭笑不得
  但是,一些生活中的大项支出,比如教育、医疗那可就变得昂贵多了。
  举例说,2009年,从美国家庭平均花销来看,在房子、交通、食物以及娱乐上的平均花费是49067美元。和2008年相比还少了。但是和1984年相比,上涨了3692美元。
  《商业周刊》指出,如果不计入通货膨胀的因素的话,一些食品、制造产品和能源的价格相较于1980年的物价水平是下降的,但是像住房、教育和医疗保健等大项支出却增长了两倍。
  此外,一些1980年没有的"账单",现在也开始出现,那就是互联网、有线电视和手机等接入费用。
  《商业周刊》近日推出了三十年(1980-2010)"物价大对比"专题。探究你最需要的,离你最近的商品的价格在三十年来的变化。
  为了分析物价如何变化,《商业周刊》将今天消费者的基本花销的平均价格对比1980年,涉及了35种产品。从牛奶、面包乃至理发。
  30年来美国部分产品价格变化
  个人电脑:从3693美元到710美元,降幅80.8%
  可口可乐(2升):从3.35美元到1.51美元,降幅54.9%
  房价:从166946美元到172600美元,上涨3.4%
  新车:从19790美元到23051美元,上涨16.5%
  专家点评
  日常必需品中国涨得最快
  对外经贸大学蓝庆新博士上午接受采访时说道,中国的国情和美国不同。中国经历了30年前的"统购包销"的计划经济的过程,很多价格都由国家来制定,所以物价水平比较低,因此中美30年物价对比没有可比性。
  蓝庆新认为,10年间的商品价格对比也许更具比较性。由于劳动生产率的上升,技术产品的进步,产品价格都相应的会下降,最典型的就是电子产品。而一些资源产品,像石油、煤矿、天然气由于资源稀缺,价格肯定越来越贵。
  蓝庆新认为,与美国相比,美国土地面积大,人口少,所以资源较为丰富。而中国由于城市化进程,人口增多,这也就带动了粮食,土地资源的需求增加,所以中国涨得较快的还是一些人们的日常必需消费品。
  30年来中国部分产品价格变化
  面粉:从0.17元/斤到1.3元/斤
  蔬菜:从5分钱/斤到1.50元/斤
  猪肉:从1.5元/公斤到20元/公斤
  桑塔纳轿车:16万元到不足8万元
  一台进口25寸彩电:从1.62万元到2000多元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