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通货膨胀下,知识投入最合算?
查看完整版本:通货膨胀下,知识投入最合算?
2010/11/20 12:10:25
  11月17日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在2010高交会中国高新技术论坛·中国创业家峰会上表示,在通货膨胀下,知识投入是最合算的。打工者包括很多农民家庭,再苦也要让孩子读书。
  实际上中国人历来也是这样做的。但此知识非彼知识,1300年科举,"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与其说是投入知识,不如说投入权力。清朝有人专门放贷给举子,高中之后外放县令,跟去任上收账。科举的内容脱离实践,崇尚背诵和形式。科举在清末已经废除,当代又借高考还魂。
  但1999年开始扩招,使大学生供给结构性过剩,平均就业月薪降至1500元左右。居然有人大学毕业以后重新读技校。同时大幅增加学费。低收入家庭对知识投入的相对收益更大。科举从来不是单纯的教育制度,提供了社会凝聚力。此消彼长,高考急剧贬值,又造成考研热、考公务员热。考研不过把就业延后,届时就业形势更严峻。考公务员热更会造成吏治的低效和腐败。
  学者王国维把求学的过程喻为三重境界:其一"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其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其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文字很美,翻译成与本文主题相关,学习曲线及对应的投资曲线先平后陡。制造业会计有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是一次性投入。知识投入同理,且固定成本很高。刚涉足一个领域,学很长时间都会觉得莫名奇妙,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大多数人就放弃了。
  但达到临界点以后,有种说法:熟练地掌握一种技能,需要800小时,豁然开朗,再学就只需要学细节的知识,耗费查书的时间。知识也能转化为生产力,带来真金白银的收益。
  通胀对知识投入有两个不利的影响。短期的生活支出增加,挤占长期的人力资本投入。通胀增加人们心理上的不确定性,也影响对知识投入的信心。
  学习是个人也是社会行为。特别是工业时代以来,高度分工协作,相应学习也是专业化的。早期福特汽车有4719个零件,流水线划分7882工种。其中一些需要较高的知识水准。如果没有这样的生产也是学习组织,一个人穷毕生精力,也很难掌握全部相关知识,或者单独投入某一个工种,学成也无用武之地。
  而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们的知识结构像图钉,既对某一细分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又对全景的知识有了解。
  要将中国的教育制度推倒重来,短期内是不现实的。礼失求诸野,我们应该改善社会与自我学习。近一两年北上广民间科普活动日益活跃,以科学松鼠会为代表。我常参加的知之社以人文为方向。我所知道的还有集智俱乐部,专攻系统性科学。假以时日,也许能开出一条新路。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