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到香港打酱油去。""你去香港打酱油了吗?""上海白领挺进香港打酱油"……短短半个月内,一篇感性财经的标题--"去香港打酱油"居然成了时下最流行的网络词汇。在各大网络搜索引擎,只要输入"去香港",下面就立刻显现出"打酱油"。 说起这篇稿件的写作过程,可以算得上闲来偶得--作为驻香港,我基本每周都要穿梭于深圳和香港两地之间,每次在口岸排长队等候时,免不了会四处打量一下前后左右的手推车或者拉杆箱--过去几年,深圳人的手推车里往往是万国博览会--LV箱子、Gucci包包、Chanel香水……香港客的手推车则常是国货展销会--深圳产的蔬菜、水果、油盐酱醋等日用品。揭秘最佳电子商务平台 秘闻!行情近期可能发现大逆转 机构资金流向已发生巨变! 主力资金正密谋全新布局! 如此的两条风景线再稀松平常不过,直到有一天,我从福田口岸回深圳的时候,偶然瞥见前面两位大姐的手推车里冒出了一桶李锦记生抽和两罐澳宝沐浴露,旁边居然还有人从香港买回了几大包餐巾纸。莫非香港超市的日用品会比深圳还便宜?这让习惯了从深圳带日用品去香港的我大吃一惊,周末便跟一位朋友小雯说起了这件趣事,没想到她毫不惊讶,还向我传授起了香港"扫货经",香港哪里的沐浴露最便宜,哪里买纸巾最划算--原来她早已是"赴港打酱油"的亲身实践者,从今年开始,已经每月去香港扫货一次,"深圳物价涨得太快,工资又不涨!"小雯充满了对CPI和钱包的无奈。还得知,小雯家的香港亲戚已经好久不来深圳度周末了,因为深圳物价涨得太快,再加上人民币升值,跟美元挂钩的港币兑人民币汇率跌跌不休,这么一折算下来,深圳消费吸引力大打折扣。后来专门去了深港两地最普通的超市对比日用品物价,一看吓一跳:一瓶500毫升"李锦记"生抽酱油在香港的售价折合人民币5.95元,而在深圳超市价是6.6元;深圳鸡蛋已涨到9角一个,而在香港23港元就能买30个,折合人民币不到7角一个;红富士苹果深圳平均一个都要4块钱,而同样大小的苹果在香港10港元能买四个…… 深圳人到香港打酱油,只是内地近期物价快速上涨的一个缩影,面对坐上火箭的CPI,深圳市民尚可去香港打酱油,其他人该咋办呢?希望不远的将来,小雯不用再跑去香港打酱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