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投资基金要防“羊群效应”
查看完整版本:投资基金要防“羊群效应”
2008/4/27 15:42:00

****新闻网10月17日电 “十一”刚过,在某机关工作的刘女士兴奋地告诉记者,自己今年买的几支基金表现得都挺不错,收益一般都在25%以上。看到这种情况,刘女士准备将家里所有的积蓄都投资到基金上。还有一位女士去年十月购买的一支基金,到现在已快翻了两番。

正是这种投资基金的良好收益使越来越多的人,尽管对基金不太了解,甚至一点都不知道基金是什么的情况下,纷纷跃入基金市场,甚至不惜倾囊而出。

9月下旬,****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仅今年以来,****几家银行流入基金市场的储蓄就达几十个亿之多,而且这种趋势还在继续。由此随便在一家银行里都可以看到储户这边取出储蓄,那边就去买基金的情景。

投资基金要注意“羊群效应”

在9月15日召开的中国基金投资者服务巡讲大型活动“南方基金2007年投资高峰论坛”上,英国施罗德投资公司中国总裁高潮生郑重地提出了“羊群效应”的概念,格外强调了投资基金的种种风险。

什么是“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指管理学上一些企业市场行为的一种常见现象。例如,如果一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他地方还有更好的青草。

“羊群效应主要反映了人们一种比较盲目的从众心理。风险实际是比较大的。”高潮生直言****广大投资者。

对此,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分行资金业务部副总经理刘建说,去年的高收益主要是建立在股市经历长期熊市压抑后爆发性上涨的基础上的。今年的证券市场上制度变革所带来的红利效应将逐渐淡化,投资将不可避免地回归到企业基本面的增长上来。所以投资者必须理性看待去年基金投资的高收益,对今后投资基金的收益要有一个合理的预期。

刘建说,基金是投资于证券市场的证券产品,证券市场的波动势必会影响到基金的净值,证券市场蕴含的投资风险也同样会体现在基金投资中。尽管基金作为股票的组合,已经有分散投资风险的作用,但投资者必须意识到的是,基金仍然包含着投资风险。

他提醒投资者,在银行销售基金的柜台上,有关销售基金的宣传资料上都会打上一行“基金有风险”的字样,这就是基金的风险提示,投资者万万不可忽视这个风险提示。还有,在所有宣传基金的资料里,都没有替投资者承担多少本金的内容,这些实际上都是风险。

刘建强调,投资者必须认识到,收益和风险是形影不离的兄弟,万万不能在获取高回报时,就把风险全然抛在脑后。

投资者应该做到理性投资

记者前不久去一家单位采访,无意中说起基金时,没想到有好几人都以为记者在说“鸡精”调味品。记者平时也注意了许多投资基金的人,发现他们中绝大多数对基金并不了解。

对此,刘建说,一定要做一个理性的投资者,要对自己的钱负责。为此,至少要做到两点:首先要了解基金公司品牌、投研团体、过往业绩、投资方向以及自身风险偏好等因素,了解渠道可以通过销售基金的银行,或者直接向基金公司打电话咨询;要了解你所购买的这支基金的有关情况。

另外,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前,一定要对自己的资金状况、投资期限、收益要求和风险承受能力做一个客观合理的评估,之后再据此购买与自身状况匹配的基金产品。以家庭为单位的投资者,应该做好产品的合理搭配,不要把钱全砸进基金,特别是老年人,应该多搞稳健型投资。一般家庭应把投资比例维持在稳健型牗储蓄、国债牘40%、一般型牗银行理财产品牘30%-40%、风险型牗股票、基金牘30%以下的比例较为合理。

银行要提升、优化自身服务

在选择哪种基金时,许多人都碰到了类似的情况,比如到银行去问,银行工作人员很多都会说:“都可以,随便,你想买哪种就买哪种。”若再想细问一下某种基金的具体情况,很多情况是:“不知道,我们也不清楚。”还有,很多情况是银行不停地给你发短信或打电话,通知你又有什么基金在销售。

银行自身应加强学习,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在许许多多投资者对基金还雾里看花的时候,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学习,先行一步,首先把好基金产品准入关,为银行客户提供适当的基金产品。如果商业银行不慎选错了基金公司和基金产品,不仅对客户的利益会带来直接的损失,还会对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银行自身的发展。

银行应该为投资者做好基础工作。现在,许多基金投资者实际上对基金可以说是一无所知,针对这种情况,银行不应仅仅从自己的任务或利润出发,应该将投资者的信任作为一种责任,为投资者做好许多基础性工作,比如对基金公司的品牌、投资理念、投资风格,尤其是基金公司投入研究的实力,都应该做一个深入、扎实的了解,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真正做一个理财专业人员,而不仅仅是一名基金销售员。

不要只是片面地宣传或夸大基金的收益,而对基金的风险不谈,或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更不能避重就轻。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