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又一个投资海外的QDII产品到期潮来临之际,发现这些结构性产品一边面临负收益的投诉,另一边也涌现出一些业绩抢眼的产品,最终给投资者带来的回报远超普通信贷类产品。那么为什么有人买大亏有人买大赚?这并不仅仅是运气使然,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如何才能选择出表现优异的产品。 理财合同看两大条件 部分结构性产品虽然表现疲软,但也不能一棍打死,以东亚中国于去年8月底推出的"溢利宝"系列产品24为例,近期提前到期触发,投资者可获得约7%的年收益率,大大高出目前2.2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业内人士指出,结构性产品获得好的收益不仅仅是"靠运气",还要满足几项条件-- 首先,产品结构所暗含的对未来市场的判断应当是合理的,且符合投资者自身对市场的预期。以东亚银行这款产品为例,该产品挂钩由SPDR黄金交易基金和DBA农户品交易基金组成的基金篮子,看好未来一段时间内黄金、农产品等商品价格表现。当时正值各国应对金融危机刺激政策逐渐显效、实体经济需求复苏之际,黄金对投资者兼具了避险和抗通胀的双重吸引力,而处于相对低位的农产品又面临潜在的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对于上述标的的乐观判断同当时宏观背景相吻合。事实上SPDR黄金交易基金在产品发行之后便一路攀升,截止今年9月13日,其涨幅已经超过20%,DBA农产品交易基金也上涨了超过7%。 除了要对未来标的走势有准确判断外,同样很重要的是,好的结构性产品一般包含了比较宽泛的触发条件,使投资者获得收益的可能性更高。 还是以上述产品为例,若任何一个季度观察日所有挂钩标的收盘价格均高于其期初水平的105%,则触发事件发生,产品可提前到期,按照两个标的期初价格分别为98.9和25.32美元计算,这意味着只要价格分别上涨到103.845和26.586美元,就可满足触发条件,如此看来7%的收益其实并不遥远。 海外四季度仍有机会 对于有志于出海投资的客户,选择有潜力的海外市场也显得格外重要。来自瑞银财富管理研究认为,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将放慢,而且复苏之路崎岖不平。虽然市场担心的焦点是美国经济可能二次探底,然而未来几年全球经济年均增长率仍将达到3-4%。在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和避险情绪仍占上风的情况下,瑞银认为第四季度仍存在一些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 瑞银财富对全球长期政府债券持谨慎态度,并建议投资者应主要从股息收益率高的股票以及业绩稳定的公司发行的债券中寻找收益率,比如欧洲电信行业。对于长期投资者,瑞银仍建议投资新兴市场资产。 此外,机构还建议投资者把眼光放得更广一些,前沿市场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投资这些市场风险可能更高,但是许多前沿国家有消费市场尚未成熟、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增长潜力巨大等优势。在全球增长放缓的背景下,瑞银认为关注传统资产以外的领域非常重要,其认为值得考虑的另类投资工具包括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以及某些大宗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