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民收藏的月饼模子 新华社图 作为中国千年中秋文化的传承与见证,月饼模子之所以受到收藏界的重视,不仅因为数目越来越少,还在于其文字和图案都体现了浓厚的文化寓意,雕刻精致的月饼模亦堪称民间工艺品,成为藏家的珍爱。 月饼模俗称月饼印,是制作月饼的工具,最早可追溯到宋朝,但流传至今的月饼模子以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居多。旧时,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过中秋时自己制作月饼,饼模多为自制,不同年代的饼模形状各异、千姿百态。但早期的饼模造型十分简单,几乎都是圆形,预示着"团圆",材质多为木质或石质。后来,除常见的圆形外,又增加了方形、椭圆、莲花形、桃形,以及鲤鱼跳龙门、寿龟、弥勒佛等,甚至还有做小饼干用的"杂宝"模子……饼模常见的图案多为嫦娥、玉兔、吴刚、桂树等,龙、麒麟、蝙蝠等瑞兽及梅兰竹菊等花草,也时常成为图案的主角。而福禄寿喜、和谐喜庆、合家团圆、月圆中秋等亦是饼模经久不衰的主题。 月饼模是将生活和艺术结合为一的传统工艺,现已成为一种日渐罕见的精美藏品。上世纪90年代中期,很多韩国人来中国收购月饼模子,当时10元一个,被韩国人大量收购,价值被严重低估。目前,中国的月饼模子大都较贵,大号的、雕工精细的模子可卖到2500元左右;机械化生产的普通饼模也在百元以上。和其他藏品一样,饼模也具有稀缺性的特点,年代久远的弥足珍贵,一个清代的饼模可卖到15000元。一枚明朝万历年间"狮子滚绣球"饼模在藏界已难得一见,这些纹理已然斑驳的木质模具因传承了上千年的中秋文化而受到后人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