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来,股市震荡,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回暖,也进一步加大未来政策调控的可能。在市场风险不断加大环境下,银行理财产品成为市场关注焦点,8月份,各商业银行共发行产品1060款,环比增长15.1%,并创下年内发行新高。而且,由于投资者避险意识有所增强,对保本型产品也体现出了更大的偏好。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保本型产品可分为多种类型,但设计原理大同小异,就是把投资本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主要用于投资固定收益类产品,另一部分则通过其他投资渠道博取收益。 从当前市场情况看,投资者较熟悉的保本型产品,一是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收益率在2.5%-3%之间,高于同期限定存利率,在目前市场不确定性较高环境下成为稳健型投资者资产配置首选。据普益财富统计,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市场占比在8月中下旬超过60%。二是挂钩型产品,是银行通过购买股票组合、股指或商品期权等,以募集资金作为相应对冲来操作的理财产品,投资者收益与挂钩标的物的表现直接相关。 与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相比,挂钩型产品的最高预期收益率相对较高,如东亚中国上月发行的"牛熊双盈11"亚洲增长区域指数基金保本投资产品,除提供到期100%本金保障外,产品收益与盈富基金、iSharesMSCI新加坡指数基金、iSharesMSCI****指数基金,iSharesMSCI南韩指数基金相挂钩,最高有望获得年化7%的按日累积收益和年化7%的潜在红利收益。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保本型产品能在提供本金保障前提下,为投资者带来相对较高的收益,但保本不等于绝对保本,投资者购买产品时要仔细了解相关条款。 首先,要注意产品的持有期限。目前市场发行的保本型理财产品主流设计期限一般为一到二年,投资者须持有到期才能获得本金保障,而且产品一般不设提前赎回机制。如果投资者申请提前终止产品,一方面本金保证条款将不再适用,另一方面可能要支付相应的费用,实际获得的资金可能远少于投资本金。 其次,投资者对于产品的收益率要有一个理性的预期,尤其是对于结构性理财产品而言,其可能拥有较高的最高预期收益率,但这类产品的设计比较复杂,而且能够获得最高预期收益的条件比较苛刻,因此购买此类产品不能盲目追求最高收益而忽视可能的风险。 最后,不是所有的保本型产品都提供100%本金的保障,有些产品只提供90%或80%的投资本金保证比例,对于这个条款,投资者在购买前也要留个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