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金融机构的理财风险不该由客户完全“自负”
查看完整版本:金融机构的理财风险不该由客户完全“自负”
2010/9/11 9:55:30
  最近,又有一些金融机构代客理财理出亏损。据报载,正在运行的 262款银行QDII产品中,收益为正的不到40%。有家银行两款 QDII近日浮亏竟达 31.69%和38.32%。让投资者郁闷的是:自己输了钱,银行却不担任何责任。代客理财的金融机构与投资者签订的是不平等条约:赢了,超额收益要分账甚至全部囊括;输了,金融机构管理费、手续费一分不少照提。论责任全部归投资者,称提示过风险:投资有风险,购买应谨慎。
  旱涝保收包赚不赔
  银行卖的理财产品如此。
  一家银行最新发行了一款债券赢理财产品,这是一款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产品公告中这样写道:
  目前拟投资的债券组合预期年化收益率2.95%,扣除银行理财产品托管费和管理费等费用后,产品到期后,若所投资的债券组合按时收回全额资金,则客户可获得产品预期收益率为2.6%,即:产品预期收益率=理财产品投资收益率2.95%-0.35%(理财产品管理费、托管费等费用) =2.6%。理财计划实际投资收益率超过投资预期收益率时,超过部分由银行作为银行管理费收取。理财计划实际收益率低于或等于预期投资收益率时,银行不收取任何银行管理费。
  这意味着,理财产品不管是正收益还是零收益或者是负收益,银行都是包赚不赔的。据了解,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需要支付以下几部分费用:销售手续费、理财资产托管费和产品管理费。其中,销售手续费和托管费是不管理财收益盈亏一定要扣除的。超过预期年投资收益率的收益,一般则被部分甚至全部充作产品管理费。
  以此算来,投资者花10万元购买理财产品,首先得交给银行350元。投资者的收益还只能下不会上,即使理财产品突破预期收益,投资者也拿不到任何好处,超额收益的部分全归银行所有。但一旦亏损,却得投资者自己承担损失。
  这种不平等条款不仅上述一家银行所制定,相当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都是这样规定的。一些银行只对私人银行客户 "网开一面",将超额收益部分归客户所有。
  基金公司 "一对多"产品也如此。
  "一对多"专户理财基金又称基金管理公司独立账户资产管理业务,是基金公司向高端个人和机构客户提供的个性化财产管理服务。根据证监会要求,单个 "一对多"基金账户人数上限为200人,客户准入门槛不得低于100万元,每年至多开放一次,开放期原则上不得超过5个工作日。相比普通的公募基金,其仓位更灵活,在股市走熊时,甚至可以空仓。由于其投资方式灵活多样,所以有人将其形容为"公募平台上的小灶"。根据规定, 在市场上涨实现正收益时,基金公司可以按净收益提取业绩提成,最高可达20%。但在市场下跌时,基金公司不会付出直接的代价。
  同样,基金公司的基金产品也是不管市场如何,都照收最高1.5%申购费、最高0.5%赎回费以及1.75%的管理费和托管费。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投资者如果自己买卖股票输了钱,一般都是要么怨大市场,要么自怨自艾,极少有和证券公司算账的。但是购买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则不然,如果基金净值下跌或者理财产品零收益甚至负收益,投资者的怨气大得多,往往会有投资者讨说法。尤其是对银行意见更大,投诉到消保委和媒体,甚至和银行对簿公堂,要银行赔偿损失。
  炒股票、养基金、买理财产品,同样都是投资,投资就有风险,为什么投资者的风险心态会如此不同?其中很大一个因素在于股票买卖大多是自己操作,愿赌服输。而基金公司和银行理财产品则打着 "专家理财"的旗号销售,投资者正是对 "专家理财"寄予厚望才会将钱交给基金公司和银行打理的。
  但结果,不少 "专家理财"水平不敢恭维。不久前接到一个读者投诉,说她在2007年7月购买了一个1元面值的基金,时至今天,这个基金的净值还徘徊在0.8元附近,但她自己操作的股票不仅早已解套,而且盈利20%左右, "什么专家理财,还没我自己做得好呢。"事实上有这种评价的投资者并不是少数。
  而基金公司和银行不管产品是赢是亏相关费用照收也让投资者怀疑:基金公司和银行在理财服务过程中是否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显然,基金公司之间业绩的巨大差距,时时爆出的 "老鼠仓"新闻都证明:不是所有的基金公司和银行都尽了全力。
  既然如此,投资者就有理由质疑基金公司和银行:你凭什么旱涝保收?"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就表示过:"如果银行想拿走本属于客户的超额收益,就应该对客户进行保本,这样产品收益高低都由银行承担才公平"。
  风险投资界早已经用事实证明:出资方和管理风险资金者必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才能减少风险投资的风险。上海创投等风险公司在注资时,都要求进行风险项目管理的风险投资管理公司必须同时匹配注资15%左右。创投负责人认为,只有风险投资项目与管理者有切身利益,管理者才能更尽心尽责。认为,这种捆绑机制完全可以借鉴到理财市场。基金公司和银行在发行新基金和理财产品时,应该投入一定比例的自有资金。而在一个规定的时间段,基金公司和银行运作的产品零收益或负收益,相关手续管理费用也应该酌情减免。这样赢了大家一起赚,输了大家一起输,同甘共苦,才有利于基金公司和银行提高责任心和业务水平。
  事实上,已经有一些基金公司有这方面的尝试:在市道大幅震荡、赎回潮汹涌时,华安等基金公司会投入数千万元自购旗下的基金产品,这样做,等于是给基民吃了颗"定心丸",一方面显示基金公司对后市及自家产品的信心,另一方面又体现出负责任的企业形象。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