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mennong
2010/9/8 17:54:51
用"千呼万唤始出来"来形容电视剧新版《红楼梦》从筹备、拍摄到发行、播出的过程,并不为过。从2002年最初立项到2010年9月2日北京卫视全国播出,将近8年的等待考验着千万观众的耐心,同时也将投资方、导演、制片甚至演员的每一个琐事都被推到了各类媒体的"风口浪尖"。 对于这部经典翻拍大戏,在电视剧这个已经成为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大市场里,红楼梦中人们"一把辛酸泪"的背后,是否收获了预期的收益? "像申奥一样申报红楼" 三家投资方的形成 作为出品方之一的北京华录百纳影视有限公司(下称"华录百纳"),早在2002年起就开始了为重拍红楼梦而做着筹划、准备工作。 "新版《红楼梦》是国内唯一一次,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下称'广电总局')立项时,经过多家申请,经总局筛选后,最后由包括我们在内的两家公司去答辩、竞争,再由总局领导请专家评定的项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华录百纳总经理、新版《红楼梦》总制片人之一刘德宏回忆起当年申报项目的情景,不禁感慨,"那时,正值申奥成功不久,我们开玩笑说我们也要像申奥一样去申请《红楼梦》项目。" 立项成功后,新版《红楼梦》开始了电视剧剧本准备和漫长的等待导演时期。据刘德宏介绍:在立项之后的筹备工作推进过程中,华录百纳和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下称"中影集团")开始了合作,韩三平(新版《红楼梦》总制片人,中影集团董事长)确认了当时业界普遍认可的导演陈凯歌。但是,2004年陈凯歌正在筹备电影《无极》,随着时间进程,《无极》进入了拍摄阶段。这种情况下,大家把目光投向了曾经有过多次合作的导演胡玫。这个时候,也就是2006年,北京电视台主导的"红楼梦中人" 全球演员选拔活动启动,推进了《红楼梦》实施的进程,北京电视台也就此成为该剧出品方之一。 此时,投资预算也已确定,刘德宏告诉:"三家投资方,中影集团、华录百纳和北京电视台的投资为100万/集,共50集,共投资5000万。" 1.18亿成本 剧组的钱花哪儿了? 2008年5月25日新版《红楼梦》正式开机,由李少红担任导演,李小婉担任制片人。这对"金牌搭档"从1995年注册北京荣信达影视艺术有限公司起,至今已经配合了15年。这部原计划8个月拍摄结束的电视剧,实际拍摄了将近16个月的时间,于2009年9月9日宣布停机。按李小婉的话来说这部戏是在"超长、超高、缺钱"的情况下拍完的。 "超高"则是这部剧的成本高。李小婉告诉:"这部戏最初的投资是100万/集的成本,这在当时已经算是一个很高的预算了,但在我们2007年接过来之前三家投资方还做了很多工作,所以真正给到我们的是4500万,即90万/集的预算。" 当李小婉看到李少红满意的拍摄效果清单时,她发现:包括搭90多堂场景、360多位演员、相配套的服装、道具、器材设备和前期演员培训等的成本估算高达1.18亿。 前所未有的压力,让李小婉有了一种"逼上梁山"的感觉。李小婉告诉,"按照电视剧的市场规律,投资方不能再追加投资了"。 据李小婉介绍,此次新版《红楼梦》完全严格按照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120回《红楼梦》版本拍摄,包括高鹗的后40回续写的部分。前80回两回一集,后40回4回一集,一共是50集。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李少红的拍摄原则是"对(《红楼梦》的)情节只有删减,没有杜撰;只拍曹雪芹写到的,不拍没有写到的",实际上最后新版《红楼梦》的成本达到"大约260万/集"。 5000万资源置换 神秘投资者浮出水面 但即便如此"能省就省","缺钱"的阴云一直笼罩着剧组。最困难的时候,剧组经历了5个月没有发工资的窘境。 "作为制片人,要想尽一切方法,开发寻找社会上能够帮助新版《红楼梦》的资源。"李小婉说,"我至今感谢中影集团、华录百纳、北京电视台给我们的创作空间和制作空间。"具体说来,"破例允许我们在拍摄过程中,可以提前把剧中的服装、道具、设计、纸版读物,场景(包括窗扇、雕刻、景片)等资源像期货一样置换、提前运作,换回资源。"正是因为有了这部分提前置换的权利,李小婉终于带回了援手--博宥集团。 "没有博宥集团的支持,新版《红楼梦》是拍不完的。"据李小婉介绍,博宥集团买断了新版《红楼梦》所有的服装、道具、头饰、纸版读物、游戏开发等权利,带来了5000万的援助款。 空前的营销攻势 新《红楼梦》都能赚到哪些钱? 根据北京卫视广告部8月10日公布的《新版〈红楼梦〉营销侧记》显示,从2010年初由广告部和影视剧中心策划的四个广告产品《一人一个红楼梦》、《解梦红楼》、电视剧特约播映、电视剧首映礼独家冠名,已经在8月份北京卫视全国上星首播前全部成功销售,销售率达到100%,并由此带来新增广告创收近2000万元,吸引了中国银行北京分行、中国电信北京公司以及金龙鱼旗下的"欧丽薇兰"和"美即"品牌共四家的广告投放。 对比当初北京电视台以30万/集,共计1500万获得的新版《红楼梦》首播权,以及当年那场历时一年多的"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带来的包括冠名权等就超过千万的广告收益。 乐观估计该剧应该能够达到30%的回报率。但这个剧周期很长,相对于一般10个月或一年就能够有收益的项目来说,新版《红楼梦》3年的制作周期,年收益率是很低的。" 据刘德宏介绍,首轮卫视上星播出的两家电视台--北京卫视和安徽卫视,当时的购买价格合计为60万/集;10家地面台的购买价格累计为50万/集;再加上卖给北京盛世骄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网络版权20万/集。新版《红楼梦》首轮卫视上星、地面台和网络播出权共计卖出了130万/集的价格,这当中还没有扣除税收、利率、宣传发行费用和公司因此而增加的运营成本等。这么一算,实质上这个项目基本上收支持平。而利润只能寄希望于海外销售 。 截至目前,除去"红楼梦中人"选秀的收益,仅新版《红楼梦》的各项收益相加,总收益约为8500万元。 据刘德宏乐观估计,加上未来海外版发行收益及其他相关收益,新版《红楼梦》总收益可以超亿元。 重播1000次,成本早收回 87版《红楼梦》: 重播1000次,成本早收回 87版《红楼梦》又称为央视版《红楼梦》,是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根据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摄制的一部大型古装连续剧,共36集。这部电视剧于1987年在中央电视台和各大地方电视台播出后,得到了大众的一致好评,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绝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经典"。 这部经典的成本收益如何?据87版《红楼梦》中贾蔷的扮演者,现任北京华录百纳影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罗立平回忆,"当时的总投资大约在700万元~800万元,平均下来大约是7万元~9万元/集"。 虽然早期没有市场化营销方式,但到如今,由于重播率超高,"成本早已收回"。 北京华录百纳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德宏表示:"87版《红楼梦》一开始是由中央台拍、播,后期陆续销售播映权,2002年中央台提供的各地重播次数是700次,到今年我们预计已经播出累计达到1000次。" 北京电视台影视剧中心副主任曹力宁也表示,87版《红楼梦》"我们台里现在还在买,大约每集几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