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香港人曹诚渊和他的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以下简称"雷动天下")刚参加完德国柏林的一场文化交流,又策划了美国的一个艺术节。明年,他们还将在美洲地区展开商业性巡演。经过几年的发展,雷动天下这个以"非商业、艺术性"为追求的舞团,已经确立了它的地位。"讲到外国人对中国现代舞的印象,我想雷动天下他们都是知道的。"曹诚渊自信地说。 外国人想了解当下的中国 "中德文化交流"中,雷动天下共演出了4个舞蹈,都是取材于中国传统素材的现代舞蹈。光听名字就觉得有现代感,有以"黑白子"围棋为素材的《冷箭》、以中国南北方戏曲为题材的《一桌N椅》,"现在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受欢迎,很多国内人士也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也有不少以传统题材打造的现代作品,但很多都只是原样恢复旧的剧作、旧的故事,而雷动天下的特点是,它有一个现代人对过去文化的解读和态度在里面,我们有自己的特色"。曹诚渊说,过去内地的文艺作品太脸谱化,现在在"民族题材"开发上,又出现了新的共性、新的脸谱。 现在雷动天下"出国"有三种方式,一种是像德国柏林这样的国家艺术层面的文化交流,这样他们最开心,什么都不用操心;另外,国外一些艺术节组织会定期到各地搜罗节目,承担他们赴外演出的路费、演出费;赴外的商演也不少,在美国、法国,雷动天下都有自己的经纪人,平均2-3年会在国际上做一次巡演。明年4-5月初,雷动天下将在美国波士顿、北卡罗来纳州、加拿大的渥太华地区展开巡演,秀上雷动天下过去累积的经典节目。虽然只有几周演出时间,但光联系演出就提前两年启动,更别提雷动天下在现代舞蹈这个领域近20年的坚持。 "据我所知,内地有些院团赴外演出,有些为了做出成绩给政府看,以前是自己掏钱去世界上巡演。但我们的那个经纪人是自己主动找上我们要求做代理的。"曹诚渊说,对方以前代理****的"云门",手上有20多个世界顶尖的现代舞团的资源。"说这些不是自我标榜,国外的经纪人都是比较专业的,有些专注于一个门类如舞蹈,我们的东西要入他们的法眼才行。"一定要在一个行业里持之以恒,现在有些文化公司或者院团,"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什么好赚钱做什么,根本没有自己的核心品牌和产品链,有些文化公司办几年就倒台了,根本谈不上团队的稳定性和凝聚力。"要走出国门,在世界上巡演,只有跟国外当地资深的演出经纪商合作,但跟他们合作基本都是长期的,通常一个演出计划要提前几年就预订。如果届时人家看上你的班底、你的节目,结果几年后不存在了,那还演什么。"曹诚渊说,国际上对中国现代舞蹈的印象很好,不能说没有雷动天下的功劳。他们的秘诀也没什么,一是精研好的艺术;二是持之以恒,在一个领域专注。"不赚钱"也能很好地生存 在问询雷动天下的票房成绩和经营的方式时,遇到了小小的抵触。"你不知道我们是非营利性组织吗,对以艺术追求为目的的组织来说,赚钱不是其考虑的目的。"虽然没有经营数字,但是曹诚渊他们在内地打拼、生存的方式,还是值得内地同行们借鉴的。 1998年,曹诚渊来到内地,在一个舞蹈学校当老师,后来又去了北京现代舞团当艺术总监;当内地政策允许私人运作演出院团之后,他跟当时的一批舞蹈家一起"下海",2005年在北京注册了雷动天下。 学工商管理出身的曹诚渊,是完全因为个人的艺术爱好而转投现代舞蹈这个事业。在香港,他们的公司享受着政府定期定额的拨款,但来到内地,这一切待遇不存在了,曹诚渊只得重新想办法。首先,因为自己工商管理专业的关系,而且港台地区也有的是艺术行政人才,对于自己团队每年要聘请多少人、制作费等需要多少,他很清楚,大概一部戏制作费要两万元、内地好点的场馆一天的租金是几万元,一年总支出在400万元左右。有了这笔账,他就开始找钱,是找赞助而不是找投资人,因为他们做的不是一单生意。 "讲到赞助体系,内地做得还远不如港台,企业大多还没有那个意识,现在内地是一批外企在带头做文化公益性事业。" 虽然不"享受"内地国有院团或公益组织每年政府的拨款,不过今年雷动天下的一个好节目也拿到了北京市有关部门的项目奖励。 今年5月份,雷动天下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的"现代舞周",上座率达到了八成,"我们不像有的院团搞赠票,这个上座率全是真实的观众"。曹诚渊开玩笑地说。这说明,现代舞的市场是有的,甚至比很多人估计的要大,但仍属于小众艺术,怎么生存要看你自己怎么做。而且,从现状看,票房根本不足以支撑如现代舞、歌剧等小众艺术的生存,必须依靠社会性的赞助。内地应尽快健全赞助体系 在香港,雷动天下是政府定性的非营利性文化机构,他们每年印刷一本财务报告提交给政府和社会公众看,香港政府每年拨款给这类机构,大概能够抵消他们五成的成本支出,另外,他们一成收入依靠票房,另外的主要依靠社会赞助。 "据我所知,在内地的改革试点单位如广东现代舞团,每年已经有政府给予的慈善拨款了。"但总体上,社会上对文化公益性事业的赞助体系并没有建立。曹诚渊觉得,现在社会上对赞助文化事业的观念不正确,相当多的人还认为企业赞助文化项目是奔着"名"和"利"去的,"'名'是肯定要的,支持文化事业也是应该获得这种回报的"。曹诚渊认为,内地政府应该尽早确立文化捐助的减免税政策,以此来激发内地企业赞助文化事业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