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一对多”到期后的选择
查看完整版本:“一对多”到期后的选择
2010/8/27 9:30:35
  一年前,公募基金"一对多"专户开闸之际,基金公司对一对多的运作信心满满,其优势为"仓位灵活、规模稳定、利于操作"。客户对其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值,甚至一度出现渠道哄抢产品的盛况。如今,近一年过去了,"一对多"的表现到底如何?在第一个开放日到来之际,投资者应该坚守还是撤离?
  由于"一对多"产品的净值仅向特定投资者披露,因此人们无法从官方渠道获取完整的"一对多"数据。但据坊间流传的数据,"一对多"的成绩似乎并不理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约有26家基金公司共发行了140只"一对多"产品,其中仅十余只产品取得了正收益。多方面的缺憾,使得基于公募平台上的"一对多"产品,业绩差强人意。
  其一,同一平台上同时运行"绝对回报"和"相对回报"两种不同收益理念。从投资理念、产品设计等方面来看,尽管"一对多"与公募基金有着非常大的差别,但两者实际上却是一脉两枝的关系,都根植在公募基金公司的土壤之中,共享公司的基础研究,彼此间相互的影响在所难免。
  其二,业绩不透明,缺少竞争。大多数基金公司都只对特定投资者披露产品的净值,以缓解排名给基金经理带来的压力,专注于追求绝对收益,为投资者获取更加理想的、稳健的回报。但不可否认,业绩的阳光化也是一种相对客观的遴选机制。"一对多"净值不公开披露,良莠难分。如果没有排名压力的外在约束,基金经理就很容易产生不积极和不充分投资的现象。
  其三,公募基金公司人才流失较严重。公募基金正遭遇日益严重的人才流失。今年上半年,共有78只基金公告基金经理离任,且多位转投私募。明星基金经理的出走,使公募基金资深投研人才短缺正在日益暴露,基金经理团队越来越年轻化。
  因此,好买基金建议,在"一对多"产品到期以后,投资者可根据自己所持有的"一对多"产品的运作情况,考虑是否需要换入其他投资标的。在目前市场上,与"一对多"产品风险收益类似的,以股票和债券为主要投资标的的产品主要有:阳光私募基金、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公募基金。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