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沈阳籍倦鸟说“归巢” 在北京月薪抵不上房子月供
查看完整版本:沈阳籍倦鸟说“归巢” 在北京月薪抵不上房子月供
2010/8/26 16:12:04


  买房难


  探亲难
  核心提示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国内一线城市,充满机遇和挑战,更是无数年轻人梦想的天堂。然而,多年的"进军北上广"大潮终于在房价和生活压力的双重阻击下有了减缓的势头,调查数据显示,北、上、广的职场人员中,近八成偶尔会闪现离开一线城市的念头,如果确实有更好的就业机会,80.8%的职场人表示自己确实会去二、三线城市就业。随着这部分人的战略转移,沈阳迎来倦鸟归。
  北京:月薪抵不上房子月供
  李平,2006年北京理工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毕业,留京4年间,他不停地在理想与现实间游走。"开始两年,在中关村一家大型电脑销售公司做技术支持,单位提供食宿,过得还挺舒坦。但有了女朋友之后,开始考察北京的房价,这才发觉,自己每个月赚的那点儿钱,连付月供都不够。"
  李平家在沈阳市皇姑区,父母在北行附近开了一间小卖店,每个月只有几千元的进账。一听说儿子想买房子,老两口赶紧将全部积蓄30万元都提了出来,兴冲冲赶到北京,然而中关村附近一处45平方米的二手房报价就达135万元。那点钱连首付都不够。
  李平的妈妈当时就哭了:"孩子你别着急,妈妈回沈阳把房子卖了,就够首付了。咱家娶媳妇,怎么也不能让人家住宿舍啊。"看着妈妈的泪眼,李平十分心酸,他劝父母回去,然后开始找收入更高的工作。"后两年,我给一家水泵企业做销售代理。陪客户、做方案,工作特别辛苦,但赚得确实多了。年底还有分红。"但两年过去,李平清点自己的积蓄,发现依然寥寥无几。"赚得多花得更多。尤其在北京,生活成本很高,早餐在路边买一份鸡蛋饼都在10元左右,根本攒不下什么钱。"
  在女朋友的不断催促下,李平只好坦言自己买不起房,希望能与女友"共患难",暂时租房结婚。然而,女友还是放弃了这段两年的恋情。"我特别理解她,女人都希望能有个自己的窝。是我自己没有能力照顾她。"李平淡淡地说。
  今年5月底,李平回到沈阳,重新代理了一家企业的产品。沈阳的房价令他振奋:"在北京买一平方米的价钱,在沈阳能买四五平方米呢。同是一百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在沈阳剩下的钱我可以再买一辆很不错的车开。"
  上海:优秀架不住更加优秀
  吕西华的家庭在沈阳算是中产以上。父亲自己有间建筑公司,自从吕西华从上海大学毕业,就一直督促着他赶紧回家帮忙。但吕西华认为,男人应当趁年轻自己闯出一番事业,蒙祖荫没啥出息。
  然而在上海的五年,却颠覆了吕西华的一些美好的理想。"在公司里,比你优秀的人比比皆是,强中更有强中手。许多人都有国外留学背景,思路完全不同,做设计很有优势。公司环境虽然好,但背地里暗潮汹涌,以至于有一段日子下班时谁都不敢按时回家,一定要盯住某个特别能干的人,人家下班我们才肯走。可就算这样也比不过人家。那种人与人之间的较量,特别容易削弱人的自信心。我经常看到一些同事,由于顶不住强烈的竞争,和疯狂加班,最后不得不辞工离去。"
  五年间,吕西华跳了五次槽,虽然每次的收入都略有增加,但他分明感觉到,自己距离理想已越来越远。在最后一次赌气辞职之后,他终于开始考虑父亲的建议。"在二线城市做工程,人脉显得更加重要。在这点上我家有优势。如果我能在沈阳立稳脚跟,一样可以辐射全国,闯出自己的品牌来。"
  这个大上海培养出来的年轻的工程装修专家,在回到沈阳的前半年,基本没有任何动作,每天只是跑工地、调研产业结构、查找业务方向。"做工装不比做别的,只要一投资就至少二三十万元。父母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我必须慎之又慎。"吕西华兴奋地说,"沈阳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起点和领头羊,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机遇和挑战,只要我能把握住机会,就一定能取得比在上海更大的成功。"
  广州:对比算不过亲情砝码
  韩林夫妇放弃广州回到沈阳,是为了老人和孩子。大学毕业6年的他们,在广州本来已经拥有了相对稳定的工作,月收入加起来12000元左右。然而宝宝诞生后,两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收入支出比。
  两口子辛苦一个月,基本也是"月光一族"。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韩林发现,如果不是广州户口,那么孩子今后还会面临一系列问题,如上学时必须交纳高昂的择校费、差别享受社会保障制度等。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韩林夫妇都是独生子女,双方父母均在沈阳,身体都不太好。每次打电话回家听到的都是父母的伤病,韩林夫妇的心越来越无法安静下来了。
  站在人生的拐点上,夫妻俩进行了一次深入探讨,主题就是到底留在广州有利,还是回归沈阳合适。两人在一张纸上分别列出了两个城市的优点和缺点,其中,留在广州的理由有"环境优美、工作稳定、房贷尚未还完"等,而离开广州的理由同样很多,交通拥挤、生活成本太高、父母和孩子需要照顾……属于沈阳的优势则在于:气候分明、饮食习惯、有现成的房子、许多老同学已经是成功人士,重新开展业务比较方便等。
  综合比较,两人终于痛下决心,卖掉了广州的房子,回到沈阳生活。韩林向公司提出申请,调到了沈阳分公司工作。全家抵沈时,四位老人都不顾亲属劝阻来机场迎接。看着老人们的笑脸,韩林夫妇认定自己做对了。目前,韩林的妻子正备考公务员。两人收入虽然不足万元,但在沈阳,已经能生活得比在广州更加闲适。
  观察--
  啥样人适合回乡发展
  采访的多名回归家乡的人中,多数人拥有一技之长,其资历和技术在一线城市虽然并不见得出类拔萃,但往往是二线城市迫切需求的。显然,谁能打好这个发展差,谁就能在二线城市打拼新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而已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各类公职人员,虽然收入并不高,却基本上没有回乡打算。
  由此看来,职业的风险性和对未来的预期依然影响绝大多数人的去向。
  但也不是所有返乡人员都能顺利度过过渡期。沈阳市心理研究所就曾经接到过不少电话咨询,咨询人或无法承受由一线城市回二线城市所产生的巨大心理落差,或因对自身和事业发展要求特别高,而无法面对暂时的困难,或因感觉决策错误、错失在大城市发展的机遇而怨天尤人,或因环境不熟导致心情压抑,甚至得了抑郁等精神类疾病。
  在此也想提醒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您,慎重考虑,准备充分。
  专家解读--
  幸福感降低不容忽视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任远认为,一线城市过高的生活成本和竞争压力,使"移民"环境恶化,导致青年人幸福感降低,引发部分人"逃离"。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2009年的相关城市排名也印证了这一观点。虽然在"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全部居于前列,但在"最具幸福感城市排名"中却集体"落榜"。任远介绍说,城市化过程中"移民"环境恶化,有着一定的人口学背景。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新出生人口数从1600万增加到2500万,这种递增趋势,使社会竞争逐年加剧,教育、卫生、就业和保障等公共服务供给压力不断增大。特别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一线城市的"移民"环境恶化更加明显。任远说,近年来一线城市的房价上涨尤其明显,大量人口涌入一线城市,但城市的公共服务没有同步发展,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向中低收入人群、流动人口提供不足,要在一线城市安居乐业变得越来越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研究员许召元认为,部分青年"逃离北上广",其实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体现。由于一线城市拥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更高的生产效率,人才向一线城市聚积。但当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大城市"拥挤"现象越来越严重,生活、生产成本越来越高。这时企业开始向成本更低的地区进行转移,经济开始向其他地区扩散,部分人才也因不能负担大城市昂贵的生活成本而向中小城市转移。(.人.民.日.报)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