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集合理财豪门股“事”
查看完整版本:集合理财豪门股“事”
2010/8/23 15:06:40
[第01页] [] >>
  一脉相承。
  自营亏损的血色不可抑制的晕染到集合理财上来。刚刚掀起盖头的中报显示,东北证券()与华泰证券()自营业务均出现巨亏:其中东北证券自营业务营业收入亏损1.85亿元,同比下降180.82%;而华泰证券上半年自营亏损1.7亿元,其中2季度亏损高达3.3亿元。
  巧的是,同期上述两家券商之集合理财产品净值亦急速陨落,事发时间恰恰与自营大幅亏损同步。
  华泰超激进体验
  上海财汇信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华泰证券旗下4只非限定集合理财产品(2010年之前成立的产品)中,除华泰紫金3号外,其他三只今年以来跌幅超过10%,其中华泰紫金2号和华泰紫金鼎造福桑梓跌幅超过15%,位列50余同类产品中倒数十位之内。
  不同的是,东北证券首发产品东北证券1号,在3月末的业绩尚且还是同类产品中的翘楚,混迹于今年的明星产品东海东风2号、3号以及大通星海1号之中。而截至7月末,东北证券1号净值已跌入1元,录得近10%的净值下跌。
  对于巨亏,东北证券和华泰证券不约而同地将"脏水"泼向上半年证券市场持续走低的客观因素,而券商研报亦称华泰证券在IPO后自营规模显著放大,债券和股票较期初增加109%和67%;尽管股票仓位不高(21%),但绝对额增幅较大且多数在2季度大跌前投入,直接导致自营亏损。
  然而,与自营业务几乎同步起落的集合理财,却更多演绎出了无可回避的主观原因。
  根据本刊统计,直至二季度末,非限定集合理财产品华泰紫金2号,以及今年2月方且成立的华泰紫金策略优选,其股票与基金仓位合计超过90%,同期的华泰紫金鼎造福桑梓和华泰紫金锦上添花相关仓位分别在六七成,惟有今年跌幅最小的华泰紫金3号一只反而手握超过65%的货币资金。
  而这,甚至已经是潮水退去时候的景象。一个例子是,成立于2月9日的华泰紫金策略优选,在4月21日公布一季度资产管理报告时,其股票仓位是惊人的98.99%,到6月末该产品股票仓位微降至92.27%,期间净值跌幅超过10%;至于华泰紫金2号,半年来则随着市场下跌一路加仓--2009年末基金仓位不过7成余,2010年3月末增至近9成,到6月末即达92%以上,单一季度净值跌幅更是达到17.58%;一个巧合是,高位行走的华泰紫金2号与华泰紫金策略优选,其投资主办均为牛春晖。同期,华泰紫金鼎造福桑梓,亦在3月末仓位达到最高峰的78%。
  不被人关注的另一个事实是,同一时期华泰证券旗下的限定型产品也几乎用尽全力拉满弓:债券型计划华泰紫金1号、华泰紫金优债精选,3月末股票投资占比都在18%左右,而华泰紫金步步为盈一季度末时股票仓位更曾高达19.8%--极度逼近产品契约所规定20%的权益投资上限。
  甚至,货币型的华泰紫金现金管家亦最大程度上参与了同门产品们对于股票投资的狂热中去:一季度末,该产品对于股票投资比例甚至微超债券占比,达到9.97%--按照契约规定,该产品中签新股和一级市场可转债在集合计划资产净值中的所占的比例之和不超过10%。
  至此,一个影影绰绰的结论大致呈现:上半年,对于A股华泰证券资产管理业务线,不是一般的看好,并因此发动几乎全部的产品线全力以赴。
  事实正如投资主办牛春晖在紫金策略优选二季度投资报告中所云,"尽管我们年初'低通胀高增长'的假设以及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分别都得到了数据和政策的支持:但我们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资本市场的预期却与实际完全相反:市场几乎是单边下跌……事实证明我们高估了经济基本面的支撑力度、低估了流动性紧缩的负面影响,其结果是……净值因仓位较重受到严重冲击。"
  与华泰证券命运相仿:同期,东北证券1号一季度末股票仓位亦超过90%,到二季度末降至75%左右。
  中金挥别银行股
  中金的悲伤,则缘于另一种执着。
  根据本刊统计,直至7月30日止,中金股票精选、中金股票策略和中金股票策略二号今年以来收益仍旧牢牢把持着非限定型集合理财的最末三名,跌幅接近或超过20%--与其豪门背景所能联想到的投资水平反差巨大。
  而令人诧异的是,中金旗下集合理财并未有像华泰或东北证券般孤注一掷,而是一直保持着并不激进的权益仓位水平--到6月末,中金系旗下非限定集合理财产品仓位普遍降至50%左右,而在一季度末,也仅有中金股票精选和中金股票策略二号保持了80%左右的仓位,中金股票策略则已早早降至5成以下。
  中金系全线厄运的祸首,则是一直被包括中金公司在内的研究机构认为价值明显低估的金融股。
  本刊此前提到,早在2009年4季度,以中金股票精选为代表的多只中金集合理财产品大手笔买入银行股和保险股,其中在中金股票精选的前十大重仓股中,前六位均为银行股,占比均超过3%,总占比则超过20%;至于中金股票策略和中金配置两只产品,其前三大重仓股亦为银行股或保险股。
  这样的执迷至少持续到二季度大跌之前。一季度末,中金股票精选的前十大重仓股中仍有8只为金融股;初期之外,中金配置、中金股票策略和策略二号,同期重仓持有的金融地产股都在5只左右,中金配置甚至在此前的基础上进一步增持了兴业银行()与光大证券(),加上同期增持的地产股金地集团(),令其金融地产持股占比进一步上升。
  对金融股的热捧或许源于2009年初该公司发布一份研究报告,报告称"尽管市场流动性不足和再融资传闻还会带来股价的波动,但银行股下跌空间有限,而未来3个月有20%左右的上升空间,风险收益匹配较好,机构投资者应当在股价波动中提高银行股在组合中的权重。"
  然而,至少在上半年中金并没有等到预期中的金融股春天。
  相反,中金股票精选和中金配置的第一大重仓股,亦是中金股票策略二号十大重仓股之一的兴业银行,至6月末今年以来跌幅逾35%;中金配置的十大重仓股之一光大证券暴跌38.89%;期间,招商银行()、中国人寿()、中国太保()跌幅稍逊,但也与股指跌幅大体相当。
  事实上,直至4月下旬发布相关产品投资报告时,中金系仍未放弃对金融股估值大幅修复行情的期盼。在中金股票精选一季度投资报告中,在回顾和检讨了一季度投资组合后,仍提出下阶段,组合要重点关注估值偏低,且受益于人民币升值和通涨预期的金融、地产、煤炭等大盘蓝筹股在内的6中投资机会。
  造化弄人。7月,A股终于迎来最大一波由大盘蓝筹驱动的反弹行情,可惜,中金系已经全线挥别这个伤心地。
  至6月末,中金股票精选十大重仓股中金融地产股全线出局,被替换的是医药、食品饮料、消费等热门板块;中金股票策略惟一留下的一只金融股则是自6月30日停牌至今的中国平安()。而中金配置和中金股票策略二号,同期十大重仓股中仍保留有2-3只金融股。
[第01页] [] >>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