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一个多月"雷"的银信理财监管终于下起了"雨"。8月12日,银监会正式发布《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信托公司融资类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余额占该业务余额比例不得高于30%,上述比例超标的信托公司应立即停止开展该项业务,直至达标。 据此,此前"叫停银信合作产品"之说变成虚惊一场。不过专家表示,30%的限制比例恐怕会使该类产品短期内基本丧失"生存空间"。某信托公司人士透露,目前大部分信托公司都超过了这一比例。这也意味着,基本上所有信托公司的融资类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不得不暂停。面对这样的形势,有理财分析师建议投资者,投资工具要更为多样化。 债券类理财产品:风险低、收益稳健 虽然信托类理财产品具有稳健性好、收益较高、风险较低等特点,一时间暂无产品可匹敌,但债券类理财产品向来以风险较低、收益稳健著称,有望在"后银信"理财时代接过接力棒。 今年上半年,全市场704只基金收益前两名均是债券基金,收益率均超过8.5%,同时有超过八成的债券基金实现正收益。以银行主要投资债券类资产的理财产品为例,光大银行自主管理的阳光稳健一号成立27个月累计净值达1.1418,折合年化收益率6.26%。在收益可观、稳健抗跌的优良特性之外,以上投资品种还拥有信贷类产品所不具备的流动性,债券型基金每天均可自由赎回,稳健一号也提供每月一次的开放机会。 保本型基金:目前市场是"一基难求" 在负利率时代,保证本金已然成为人们对于理财最低的诉求。保本型的理财产品不多,保本型基金就成为市场上的稀缺产品。2010年上半年开放申购的银华保本、金鹿保本以及南方避险等保本基金都受到投资者追捧,以至于出现一天售罄、按三分之一左右比例配售的情况,当真是"一基难求"。 不过,近期传来消息,监管层拟在最新制定的《保本基金审核指引》中对保本基金松绑,一是放宽保证人的实收资本和净资产条件限制,二是放大担保人对保本基金规模的担保比例。随着这一政策的出台,现有保本基金规模有望扩容,市场上也必将出现新的保本基金产品,这对于稳健型投资者将是一大福音。 结构性理财产品:"保本机制"受青睐 信贷类产品隐退后,结构性理财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了想象空间。回溯过往几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排行榜单,除了2008年这样的超级熊市之外,理财产品每年收益的前几名几乎都出自结构性品种。据普益财富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到期的结构性产品共有310款,其中263款达到预期收益,占比85%。 结构性产品具有极大的操作种类灵活性,可挂钩股票、基金、外汇、银行间拆借率等投资工具。结构化产品拥有锁定风险的特质,但收益的实现还要靠挂钩资产标的的市场表现。因此,投资者在选择结构化产品时要着重关注产品所挂钩的资产类别。据悉,结构性理财产品目前也推出了"保本机制"来淡化原本"高风险"的形象。比如中信银行正在发行的挂钩LIBOR利率的超短期结构性理财产品"假日赢",虽然投资期限短至3天,也提供了0.36%的活期保本收益。此外,光大银行推出一款挂钩中资网络科技篮子股票的结构化产品,即使在美股、港股市场未来表现不佳,该产品在最差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100%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