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心理负荷"侵蚀了快乐指数打高尔夫未必能获得幸福,盖茨心灵的宁静来自广博的善举 话题背景 来自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分析报告指出,2005年至2009年,超过八成的中国企业家认为自己承受很大或较大压力,而其幸福感呈逐年下降趋势。2009年的调查显示,89.5%的企业家认为自己"压力很大"或"压力较大",只有9.6%认为"压力较小",0.9%认为"没有压力"。 把"企业家幸福感下降"拿出来说事,或会让一些人感觉不爽,认为这个族群太矫情。但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家的幸福感又不能被轻视。昨日,浙江财经学院挫折心理学研究所所长黄学规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良教授,走进《财经三人吧》新闻演播厅,与我们畅谈中国企业家幸福感滑坡的原因,并解析为什么要保护企业家的幸福感,以及获得幸福的渠道等。 丹麦最幸福 津巴布韦人最郁闷 新闻延伸 丹麦最幸福 津巴布韦人最郁闷 荷兰鹿特丹伊拉斯谟大学教授吕特·费恩霍芬主持的"世界幸福数据库"最新排名中,丹麦高居全球幸福榜榜首,美国表现平平,仅列第15位,中国内地的排名处于中等水平,津巴布韦因受政治和社会冲突影响,成为"最不快乐"的国家。不丹王国成为"黑马",虽然识字人口不足半数,却在幸福排名中位列第八。原来,不丹很早以前就颁布法令,把国民幸福标准规定为"国民幸福总值"(GNH),舍弃传统的国民生产总值(GNP)。 "世界幸福数据库"的调查对象是全球95个国家和地区,整个调查历时17年。幸福评定标准包括民众的受教育情况、营养状况、对恐怖和暴力事件的担心程度、男女平等度和生活的自主选择度等。 结果显示,有40个国家的幸福指数明显上升,其他12个国家则是略有下降。调查表明,国家福利政策与人们的幸福感并无直接联系。影响幸福的因素很多,比如,已婚人士通常比单身人士幸福感更强,但有孩子并不能增加幸福感;受教育程度与智商高低对幸福感影响不大;65岁以上老年人通常比年轻人感觉更幸福;友情对幸福感至关重要。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中有50%属于遗传,就像体重和性格,往往后天变化不大。 A 风险系数与企业家幸福感成正比 是否具备相当的抗压能力,一定程度上是企业家的必备素质。以苹果公司CEO乔布斯为例,身患癌症的他却依旧引领着这家伟大的企业前行,他需要承受多大的压力,自然可想而知,但是他屡屡坦言幸福。 吧主:在很多人看来,企业家毫无疑问都是些成功人士,他们不仅有着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更有着普通人无法拥有的成就感,在个人财富方面,这一群体也同样独领风骚。应该说,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企业家群体实在没有太多"不幸福"的理由。 请问二位,怎么理解中国企业家感到不幸福?真的是因为风险与回报成正比,"高处不胜寒"吗?企业的人力资源、财务、债务以及运营成本等问题是其症结所在吗? 马良:结合企业家的压力构成来分析,西方企业管理理论认为,企业家的压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管理)压力、利润成本压力和不可预知的风险压力。应该说,这三种压力是企业家所面临的压力,也是决定企业家幸福感的最重要因素。2005年以前,我国企业家承受的压力之所以较小,幸福感之所以较高,也正是因为企业在经营等方面的风险较低。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企业家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在发生显著变化,突出表现在法制秩序的逐渐确立对市场的纠正。以往,市场竞争并不激烈,企业获取利润的方式也相对简单,那就是成本上升--产品涨价--成本再上升--产品再涨价,而现在呢,产品特别是与民生相关商品的价格每向上波动一次,都会激起民众的强烈反响,除去少数居垄断地位的巨头,涨价已经不像当初那样容易。 黄学规:幸福感的问题,是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经济学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国企业家近九成感到不幸福有一个大背景,那就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这是一个直接的因素,好多企业的出口任务受到冲击,企业老板势必在幸福感上受到影响。一般来说,幸福指数包括四个方面,政府管理、经济增长、文化发展、环境保护,在当前的大环境下,4个方面都受到影响,所以企业家不幸福的感受是很现实的。 关注客观因素的同时,不能忽视心理危机,当前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心理负荷"时代,现代化社会把每个人,包括企业家在内,都推进了生存与发展的竞争激流中,所有人都在逆风飞行。 B 社会任何层面的幸福感都值得关注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社会任何阶层的权利与幸福,都值得关注与呵护。 吧主:为什么要保护企业家的幸福感?调查显示,企业家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与压力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企业家感觉压力过大,幸福感下降,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社会究竟该如何保护企业家的幸福感? 马良:首先要界定一个关于企业家范畴的误区,我们通常说的企业家,很多只能算老板或经理。企业家应该是具有特殊品质的人群,这种品质是社会的财富。真正的企业家是一种稀缺资源,特别是在中国,本已稀缺的企业家资源该如何保护,这是一个严峻的社会课题。 有人把民营企业家说成是社会的改革家,是社会的引擎。这也就意味着,帮助企业家摆脱羁绊,让他们拥有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的幸福感,本身就是一种全社会的共振与律动。 如何保护企业家的幸福感?既有体制建设和政策层面的问题,也需要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创业氛围,创业的****是整个社会对企业家的一种认同,这就从文化层面保护了企业家的幸福感。社会群体间形成良好的互动,社会就比较和谐,这样才能给幸福感一个空间。 黄学规:企业家的幸福感应该保护,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论是"底层沦陷",还是"中产脆弱",以及财富阶层的不确定性,本身都是同一社会体系内的问题。说到底,社会任何阶层的权利与幸福,都值得关注与呵护。 幸福感需要个人体验,在政策、制度层面等客观条件上,为企业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后,企业家个人有没有幸福感,还需要加入个人的主观体验。企业家怎样去寻找幸福,从哪些方面寻找幸福,就需要有所选择了。 一般而言,幸福的获取需要满足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没有一定的物质保证,就谈不上幸福,但物质不是全部,除了物质,还有精神生活。经济发展是经济与道德的结合,世界上好的企业都有道德建设机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伦理进入企业,心灵进入工作",经济与道德的一体化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 C 个人财富与社会福祉契合 就能获得幸福感 高品位的企业家,都是厚德经商,把自己的财富与他人的福祉契合在一起,境界的提升也带来了巨大的幸福感。 吧主:有调查显示,慈善家的幸福感要远远高于企业家,联系最近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联合发起的"捐赠承诺"行动,40位亿万富翁承诺把自己的过半财产捐献给慈善,企业家们是否会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一些呢?试问,企业社会责任没尽到,会不会感觉到压力?幸福感会不会降低?究竟幸福感有什么指标?如何才能真正获得幸福,请专家给予解析? 马良:企业家幸福感逐年下降背后隐藏着一个问题,那就是给企业家们创造健康的企业经营环境远比其他方面更重要。这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让企业家们安心办(经营)企业,;二是用完善的市场经济规则监管企业。 在获得客观支持的基础上,企业家更多的应当是自我学习。54岁的乔布斯身患胰腺癌,但在面临矛盾和磨难时,从不回避,这为所有中国企业家带来有益启示,那就是不断完善自己,自我调节,自我完善,才能真正的幸福起来,毕竟多少外来帮扶都只能是安慰,自己内心真正的安慰起来,才能真正的幸福起来。 黄学规:真正的贫困绝对是不幸福的,但越过了贫困线达到小康生活,要增加幸福的感受就不能只靠金钱。一个人身体的生理构造,决定了其真正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是有限的。人生最美好的享受都依赖于心灵的能力。 比尔·盖茨将580亿美元的个人身家捐给慈善事业,他对精神的追求推动着他去回报社会,帮助穷人,他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乐趣与幸福。高品位的企业家,都是厚德经商,把自己的财富与他人的福祉契合在一起,境界的提升也带来了巨大的幸福感。 做一个不幸的人并不难,但做一个幸福的人是很难的。 --法国学者阿兰 伴随巨大的财富而来的是巨大的责任,慈善是我们做出的一种选择,它能带来许多乐趣。 --比尔·盖茨 旅程就是回报。旅程是坎坷的,需要的是坚持。 --苹果CEO乔布斯 幸福之路没有捷径。 --哈佛大学幸福学专家泰勒·本·沙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