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snow
2010/8/10 18:46:09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本月发布的一份银行理财产品"半年报",显示了产品在数量、收益、风险、期限、币种等各方面的表现和趋势 由于CPI高企和不断增强的加息预期,除了去年4、5月和今年1月外,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收益几乎一路上涨。分类看,信用类、利率类和汇率类等稳健型产品收益普遍上涨;而高风险型产品收益普遍回落,股票类产品收益指数更大幅下挫22.22%,主因在于此类产品挂钩标的价格走势起伏不定和涨跌各异。信用类产品最有价值 据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统计,我国银行上半年在售3989款理财产品中有2039款为利率类产品。其次是混合类,再次是信贷类产品。股票、商品和汇率结构类产品只有137款。 上半年共有2119款人民币产品到期,平均委托期限为0.42年,平均到期收益率为3.03%,其中零/负收益产品共13款,占比0.6%。 在人民币产品中,从到期产品的资产类型看,上半年到期信用类产品最多,到期收益率最高,为3.48%;股票类产品到期收益率最低,仅1.09%。分析指出,信用类产品投资价值最高,原因在于发行主体几乎都在产品中嵌入发行主体的信誉做担保。 在93款到期结构类产品中,共出现10款零/负收益产品。股票类和商品类产品的零/负收益比例最高。3款普通类零/负收益产品,也都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要投资对象。 专家表示,人民币理财产品相对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略有优势,风险水平较适中。 上半年共有123款外币产品到期,平均委托期限为0.56年,平均到期收益率为2.91%,其中零/负收益产品共4款,占比3%。零/负收益的外币产品同样集中于股票类和商品类两大领域,分别为3款和1款。但股票类外币产品到期收益率高达14.38%,远高于其他类型外币产品,显示出股票类产品依然是高风险、高收益产品的代表。澳元和保本浮动收益型风险最低 上半年发售数量排在人民币产品之后的币种依次是美元、港币、澳元。由于欧元区主权国债务危机久拖不决,欧元类产品上半年只有58款。从币种看,澳元产品风险水平最低,因为澳元基准利率远高于其他投资币种。 从期限看,受高流动性需求和加息预期影响,理财产品市场多发期限3个月以下短期产品,1年期及以下产品更占到总量的96%以上。其中,1年半以上产品的名义到期收益率明显低于其他期限产品,原因在于其多为高风险、高收益结构类产品,部分低收益到期产品平滑了产品整体的收益水平。 此外,上半年区间型产品的数量最多,其主要构成是利率挂钩结构产品;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风险水平最低;期望收益率最高的自然是非保本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