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买楼“双城记”
查看完整版本:买楼“双城记”
2008/4/26 18:28:20
  若不是到上海工作,北京人Sam(现任某世界500强、知名跨国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决不会在上海购置房产。当时的无心插柳不仅让他享受了"退税"的优惠,更重要的是,赶上了之后上海房价上扬的好年景。
  经过了10年在房地产市场的无心投资,Sam悟出的道理是: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北京与上海的楼市就分属两个节拍,先是北京在1999年之前普涨,之后才是上海楼价的回暖。之后的几年,上海普涨,北京则是升幅缓慢。若可以踩上两个城市的房价走势节拍,将会事半功倍,但是很少有人下决心在两个城市交替投资。从这个角度来说,Sam也只是浅尝辄止罢了。
  为了"退税"买房
  在1999年上海楼市低迷的情境下,没有谁会料到今后几年房价会翻几番,包括Sam。对于当年很多外企的职员尤其是高管来说,当时的买房都是冲着上海市政府所推出的购房退税的政策。
  当年,购房退税政策出台,规定凡1998年6月1日至2003年5月31日期间,在上海购买或差价换购商品住房并在上海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中外籍个人,且是商品房产权证的法定拥有人,可享受购房后起算的个人所得税抵扣。对于税赋沉重的外企高管来说,这远比同期推出的"蓝印户口"更具吸引力。
  从北京部委"下海"到一家跨国公司就任高管,Sam最初所得税占工资额的20%到30%。按照他的理解,假设年薪可以拿到300万元,只要买总价300万元的房子,就可以将所得税全部退齐。Sam的想法很简单,房价上扬固然好,即使房价不涨,起码还可以用于出租。但是为了获得退税,他必须购买更多的房子。
  Sam选中的第一处房子是沪青平公路上一处200多平方米的别墅,当年的总价为90万元,按照20%的首付,Sam需要20万元来启动第一笔投资。他从亲戚那里借来第一笔现金,此后每月承担1000多元的月供。但是第一年,他就因为这套房子,获得20多万元的退税。用这笔税款,他很快在上海买下第二套房子。而第一套房子出租之后,租金与月供相当。之后,Sam连续4年持续购买物业,最终所退税额100多万元。
  "现在别墅的租金为1.4万元/月,一套90万元的房子,年租金为17万左右。"Sam说。
  "在我们公司,以退税为目的的买房在一段时间内相当流行。如果按照20%的首付平均计算,启动投资与退税额度恰好持平,有些时候所退税款还要多于购房的首付。如果再算上租金,那么一套房子几乎在1年后就可以自己"造血"并略微赚钱。这还是将房价涨幅的因素忽略不计的计算结果。"Sam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Sam以90万元购买第一套别墅,2年之后类似物业房价升为190万元,Sam用180万元从邻居手里买下了第二套别墅。此间,他还购置了2套分别价值100万元左右的公寓。最终Sam用于购买4套房的总投资不足370万元,20%的首付,则只需要他投入不足百万的资金,这低于退税的现金总额。
  在上海的日子里,Sam一路高升,从之前的部门主管升职为该公司中国区副总裁,每年工资的平均升幅为10%。
  相比而言,为了"退税"所购入的4套住房套数不多,Sam也没有像专业炒家那样精心于将房子反复倒手,即使如此,每套房子都翻了几倍,总价也早已过千万。而圈子内稍微对房子有些兴趣的外企职工,1套公寓房捂1年,所获收入都在80万元左右,甚至远远高出大多数外企职员的年薪。
  "双城记"
  Sam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因为他赶上了太多的机遇,却仅是浅尝辄止。他假设说,如果在1999年的时候魄力大一些,可能在北京与上海的交替投资可以给他带来更大的收益,说不定可以达到几何倍增的效果。
  Ann一直是Sam口中的负面案本。这个在跨国公司的经理级人物,在北京楼市1997年那个刚准备快速上扬的年份,就萌发了买房的想法。当初市中心的房价不足4000元/平方米,但是和家人商量了一夜之后,第二天还是将房子退订。但是当时Sam买下了一套。那套房子的价格很快在几年后跳升到1.2万元/平方米。
  第二次在2001年,北京建国门旁一套挑高6米的公寓房,售价8000元/平方米。当时上海的楼市正在快速上扬,Sam时隔2年,购买同一个小区同样户型的别墅,是1999年2倍的价格。但是北京放缓了房价上涨的节奏,市场上有充足的房源可供选择。这套房子之后的价格上涨到超过2万元/平方米。
  到2004年,上海已经到了房价的高点,但是北京还在酝酿第二年的涨幅。Sam帮助Ann挑选了一套东直门的公寓,当时售价1.3万元/平方米,一套140平方米的户型,首付需要30万元左右。Ann夫妻俩都在外资企业做经理,两人的月薪为3万元左右。经过了一夜的家庭会议,在父母的强烈反对之下,Ann依然没有买下这套房子,并将省下的30多万元买了一辆最新款的家庭用车。
  "后来北京房价上涨,诸多楼盘成倍递增,这套房子涨价到2.5万元/平方米。现在看来,如果Ann当时买下这套房,她所赚到的钱足够买一辆法拉利。"Sam调侃说。因为同一套房子被Sam推荐给另外一个朋友,仅1年多的时间,净赚70多万元。
  "投资并非一桩买卖,而是应该持续性的,更为关键的是,要准确把握住投资的节奏。"Sam说。他在北京的几处房产,在三四年内涨幅不足2倍,对于这个投资回报,他并不满意,因为在上海投资的良机,他将过多的资本放在了北京一个"篮子"里。
  Sam做了一个更为大胆的假设,就是他应该更准地踩准节拍,利用去上海工作的机会,更为细致地按照两个城市的自身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曲线进行投资。那样,他的总资产呈几何倍数递增并非不可能。郝倩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