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zhengcai
2010/8/6 10:25:22
大多数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都是"懒惰"的,他们对金融领域了解甚少,希望将部分资产以理财产品的方式进行打理,使其实现保值和增值。销售理财产品的银行可以因此获得中间收益,如果销售得好,银行的收入会大幅增加。作为主要盈利项目之一,各家银行理财产品都是主推的业务。其实很多投资者不知道,在理财产品背后还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理财产品"促销"中 某银行门口的滚动显示屏上始终闪烁着:"A款理财产品,10万元起存;B款理财产品,30万元起存。""以前行里的理财产品往往是从大客户那边就订购得差不多了,很少需要这样广而告之。"该行理财经理张先生说,各大银行理财产品之间竞争十分激烈,理财产品也需要一定的宣传。 另外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理财经理王先生介绍,有的银行理财产品销售比较好,不够卖,有的银行就需要搞些推广。 从7月起,银信合作被叫停,银信合作理财产品渐渐淡出。这个冲击直接降低了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水平。现在理财产品市场正在进行着自身调整,发行主体和产品类别逐渐出现变化。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理财产品的销量下降。 理财产品成揽储渠道 "有了理财产品,我的揽储任务完成起来能容易些。"在某银行工作的刘先生告诉,银行内几乎所有员工都有揽储的任务,在一线工作的员工任务较重,机关里的员工任务相对轻一些。 日前,银监会****刘明康在2010年第三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特别提到,要严厉禁止各种形式的变相拉存款行为,取缔各种存款中介。"其实,理财产品的另一个附加功能就是揽储,而且在高息揽储被强力打压的情况下,这种全新的揽储方式将会更加盛行。"刘先生透露。超短期的理财产品,其实就是"高息"揽储的一种变通。 到了季末,工作人员都会给大客户打电话宣传新的理财产品,只要将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就可以获得比银行利息高出很多的收益。这些产品往往时间短,收益高,同时收益有保证。"理财产品可以随时出现,只是价格和收益率不同。一般来说,起存价格越高,收益率也就越高。" 当心霸王条款吃掉高息 中国建设银行理财师张贺飞介绍说,很多理财产品属于收益浮动不保本类型的,产品会设立一个预期收益率,而说明书上会标注,如果产品实际收益高于预期收益,超过部分还将作为银行投资管理费用,不归投资者所有。投资者购买了这种得不到超额收益的理财产品,并不划算。因为银行如果拿走超额收益,就应该保本,否则对投资者来说有失公平。 张贺飞表示,想明明白白投资理财产品很容易。要注意是否有一个定义明确的说明书,定义明确包括了产品的投向、目标、方式和范围等等。工作人员往往都有意指向类似于"已经充分了解并清楚知晓本产品的风险,愿意承担相关风险",要和理财经理多沟通"风险"问题,要了解产品有可能出现哪些风险。要了解产品中的免责条款。合同包括了合同的附件、产品说明书、风险提示书等等,在签合同之前要连贯地将每一部分阅读清楚。而不仅仅是只对合同部分的关注。阅读中出现任何问题,都应该及时咨询并且得到确切的答复,这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