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信贷类理财产品无疑是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上的当家花旦,半年来发行规模超过2.5万亿元。而这种爆发式的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银行的信贷数据,对此,7月初,监管部门要求信托公司暂停一切与银行理财业务对接的银信合作产品。 受此影响,7月份的前三周信贷类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不断下降,根据普益财富的不完全统计,7月9日至15日期间,信贷类产品仅发行68款,而在7月1日至7月8日这7天里,信贷类产品的发行量为108款,而到了7月16日至7月22日,共有22家银行共发行134款人民币理财产品,但仅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和兴业银行发行了19款信贷类理财产品,将本月初的发行量缩水八成以上。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现存信贷类产品的发行完成,信贷类产品淡出银行理财市场已是大势所趋。 但是,百姓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需求却并未因为信贷类产品的停止而减少。业内人士表示,目前黄金等投资品价格处于历史高位;股市近期震荡可能性增大,普通市民操作难度也随之加大;通胀预期虽然有所缓解,但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依然跑不赢 CPI,在此大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自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只是在信贷类产品退隐江湖的如今,又有谁能够接过接力棒呢?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相对稳健的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逐渐受到追捧,7月16日至7月22日,该类产品的市场占比回升到了50%以上,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信贷类产品退出后的空白。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会太高,但其安全性较高,而且,由于今年下半年利率上调的压力将较上半年有所缓解,将对债券市场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在如今市场风险厌恶情绪较高的环境下,该类产品可能成为银行下半年发展的主要方向。此外,对于追求高收益的投资者而言,结构性理财产品虽然风险相对较高,但几乎每年理财产品年收益的前几名都被其所包揽,或许也是一个可以选择的好品种。 在理财产品期限的选择方面,业内人士表示,CPI和PPI预计将在7、8月份见顶,加上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因此下半年加息的可能性降低。对于追求资金灵活性的投资者而言,自然可以继续持有短期理财产品,但对于追求收益的投资者而言,选择中长期理财产品可能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