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理财“四方式”
现代家庭如何当家理财?这是每一对柴米夫妻共同关心的问题。实际上,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理财方式,关键是怎样使这个方式更合理、更切合实际。大致地说,在目前中国的小家庭中,存在着以下四种不同的方式。
共同管理式:在这种家庭里,收入属於夫妻共同所有,支出也互相协商,互相监督。夫妻双方能互相尊重对方的意见,家庭民主气氛浓厚,经济纠纷不易产生。同时,由于支出趋向合理化,家庭基本建设、小金库建设也有了保证。
求同存异式:这种家庭里,夫妻两人的基本工资公有化,用於全家人的衣食住行和其他费用;而奖金、补贴等则作为各自的“私房钱”,互不过问。一般来说,采用这种方式的夫妻个性都很突出,都不愿受对方太多束缚,这种方式能给夫妻双方较多的自由。
独立自主式:在这类家庭里,夫妻在经济上绝对独立,凡事喜欢斤斤计较,注重个人利益,对家庭缺乏应有的责任感。这类经济管理方式容易导致家庭破裂,不宜提倡。
家长式:在这种家庭里,妻子或丈夫(更多的是妻子)一人独揽经济大权,同时也全面管理着一家人的衣食住行。家长式理财法,钱财较易积累,但是“独裁”者一定要注意到两忌:一忌过分注重家庭基本建设和存款指标,从牙缝里抠出家庭现代化;二忌偏心眼儿,对自己的父母、亲友慷慨大方,对对方的父母则是“铁公鸡”———一毛不拔。 (据家政管理卷)
当家理财“五招数”
俗话说“当家容易,理财难”。一个人如果在日常的生活中,缺乏一种正确的理财观念,往往会造成家庭资产的无形流失。那么,在投资渠道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资产有效增值呢?笔者总结了以下“五招”。
捂紧口袋,学会节俭。一般家庭资产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开源,即赚钱;二是节流,即勤俭节约和精打细算。对于工薪家庭来说,最重要的是后者。因此,每一元钱都要精打细算。事实上,世界上许多有名的大富豪都很节俭。这绝不是吝啬,而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和正确的理财观念。
实事求是,合理投资。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自身实际出发;所谓合理投资,就是要注意高低搭配、长短适宜。首先要考虑自己的财力、知识、年龄和性格等因素。如果正值青春年少,家庭经济条件也不错,不妨试试风险大但收益也不错的股票;如果人到中年,家庭负担很重,每月收入除了维持正常开支所剩无几,收益稳定而安全可靠的银行储蓄、国债是理想选择;如果年岁已高,完全靠积蓄维持生计,这时不妨试试收入型基金。其次,讲究投资的优化组合,可根据自己承担风险的能力,将资金投资于数种风险大小不同的品质,或长期或短期,或收益高的或收益低的,以便使风险分散,从而使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讲究技巧,精于储蓄。当家理财讲究的是增财,就是通过储蓄和投资,使手中的钱增值。虽然投资渠道日趋多元化,而且储蓄存款利率数次下调和利息税的征收,利息的收入很有限,但是国人仍然习惯把一部分钱储到银行。不过储蓄也有技巧。这里有一种短期滚动储蓄法,可供选择。即把手中到期的长期存款加上当月的工资节余,存一个一年或两年的存单。隔一二个月再把手中的钱存一或二年的存单,以此类推。这样一年后,每一二个月便会有一张存单到期,用钱时很方便,如不用钱,可继续滚动存储,这样能够取得较好的收益。
擦亮眼睛,小心陷阱。近些年来,非法集资案屡屡发生,造成了几亿元、几十亿元人民币的损失,其中很多受害者来自一般工薪家庭,许多求财心切的家庭因此倾家荡产。虽然国家明令禁止非法集资,但这种非法行为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特别是在当前低利率形势下,一些非法分子和非法部门利用人们贪图高利的心理,或地下或公开提高利率,有的利率声称高到20%-30%,以引诱个人资金入股。这多半是一个美丽的陷阱,要小心为是。
借钱行善,谨防受骗。钱不在自己手上就不是自己的钱,这包括借出去的钱。特别是有人以高于国家银行利息相诱借钱,更是危险。当然,行善、义举、救人则另当别论。而眼下有一些非法组织搞的募捐其实是一种骗局,还有其他一些形形色色的诈骗,善良的人们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长几个心眼,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