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结构性理财产品重出江湖 别让高收益“迷了眼”
查看完整版本:结构性理财产品重出江湖 别让高收益“迷了眼”
2010/7/12 14:25:13
  风水轮流转,这句话用在现如今的理财市场上恰如其分。昨日了解到,近来,收益率较高的银信合作理财产品面临退市,而沉寂一时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却开始重出江湖。
  据悉,银行近来发行的一款结构性理财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竟达到37%。不过,理财师提醒,未来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很多,虽然存在一定的结构性机会,但剧烈波动不可避免,投资者应注意防范风险。
  了解到,某银行的"一年期一篮子环球消费股票挂钩人民币结构性投资产品",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15.99%,而另一家银行发行的"牛熊增盈2"和"牛熊双盈7"保本投资产品,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20.86%和15.88%。
  面对如此高的收益率,不少投资者都会动心。不过,银率网理财专家提醒投资者,如此高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很有可能发生零概率事件。以某银行"挂钩中国新加坡指数基金"1年期人民币产品为例,想要取得37%的超高收益率,需要满足3个挂钩标的在到期日的涨幅均为37%,但是满足这一条件的可能性不大。
  上述专家还指出,有些产品信息披露中存在明显的漏洞,比如缺少"潜在回报日表现最差的股票的最初股价"确定方式、下档触发事件的详细规定。这也似乎成为多数结构性产品将信息披露模糊化的惯用伎俩,同时也使得其他机构很难利用这些信息估算其准确的预期收益率。
  近期蹿红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其挂钩标的主要包括外汇汇率、股票、黄金以及大宗商品。不过,注意到,多数投资者对于此类产品的设计与收益实现的前提知之甚少,更有人错误地认为,购买挂钩黄金的理财产品就如同购买黄金一样,只是交给银行来"代炒",金价涨了该类产品的收益就一定低不了。事实上,即使金价上涨,挂钩黄金的理财产品也有可能遭遇零收益甚至负收益。
  此外,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普遍存在玩文字游戏、以超高收益率吸引投资者、刻意回避理财产品风险点的情况。专家表示,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最好详细了解产品说明书,在选购高风险高收益产品时,自己应计算一下获得最好情况的概率,避免听信销售人员的一面之词。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银行的结构性产品在说明书并没有清楚地表示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取而代之的是给出非常繁琐的实际到期收益率的计算公式,让投资者在这些产品面前"摸不着头脑"。
  金融理财师林晓芳告诉,在当前的投资环境下,投资者要想保证资金安全,又要获得较高的收益率,就要转变理财思路,加强低风险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由于部分结构性产品到期收益率计算复杂,建议投资者购买一些理财期限较短的产品。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