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mennong
2010/7/5 7:29:18
"10年工作不如买房1套","踏实工作难以致富",最近这十多年来这些白领阶层或者打工群体的苦涩的真实体验,现在已经变成了当下在校大学生、下一代白领与打工族的财富信条。媒体的武汉大学生梁斌中午时间在寝室里一边泡着方便面,一边专注地看着股市行情的新闻图片,似乎成了这个时代大学生的经典画面。 炒房、炒股、炒黄金、炒外汇、炒大蒜、炒绿豆,这样的风潮也传到了大学里。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大学毕业后,很大部分学生会成为苦苦寻觅低薪工作的城市"蚁族",甚至十年"蚁族"而不得改变。为了突破这个"蚁族"的人生命运,大学生们走向了"炒钱族"的道路。 大学生"炒钱族"真的解决了年轻人的生存出路问题了吗?显然这跟彩票中奖一样,"炒钱族"解决不了多大问题。据中青报调查,近80%的年轻人认为踏实工作无法致富,近90%的人表示身边存在"炒钱族",30.6%的人表示自己就是"炒钱族"。 当"炒钱"成了大部分年轻人的生活手段时候,这个社会是不是出了问题了?在近十年来巨大的生活压力之下,全民的财富观其实已经演变为社会危机。这表现为: 一、对劳动创造财富创造价值的否定。大学生争抢公务员职位,其背后的目的虽不一定是要做官,但是此举无疑否定了做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建设财富的信仰。公务员是难考的,现在又出现了"炒钱"热,大学生们对于毕业后靠专业技能创造社会财富和个人财富的信念与热情如此低下,那么未来的国家由谁来建设,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力量与成长力量来自哪里?从这个意义来说,大学生"炒钱族"的涌现,对一个国家与民族而言并非好事。 二、绕开"工作"对快钱的捷径占有。财富是缓慢积累的,个人与国家都是如此。年轻人只有在年轻时候打下良好的职业基础,进而在为社会做出越来越多的贡献的前提下,才能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与个人财富。经济是有成长规律的,财富也是有积累的良性历程的。对快钱的向往与欲望,带来的不一定是建设的良性的行为,也有可能是犯罪。如果我们这个国家连未来劳动力的核心力量都在追求快钱,那我们就不能不担忧豆腐渣防洪堤、三聚氰胺奶粉是否还会继续出现。我们这个社会的浮躁现状能否改良? 三、财富成为人生价值的最主要衡量标准。经济社会中,人人都要学习投资与金融知识,以此获得更好的生存。但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个时候正是理想蓬勃发展的时候,文学家还是年轻人的梦想吗?数学家还是年轻人的梦想吗?因为逐利的冲动,而抵消了一大部分追求金钱外理想的冲动。人生的意义难道就是当一个财富英雄吗?如果全国的年轻人都陷于充当财富英雄的冲动之中,那国家前途是悲哀的。 不炒楼不炒钱,年轻人也许会丢失一些发财机会,就如上一拨年轻人曾经经历过的一样。但除了炒楼炒钱之外,年轻的时间一定能创造更多美好的价值。要纠正错误的财富观,需要改正与检讨的首先是我们社会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