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昆明城中村拆迁催生2万个百万富翁,何以面对暴富?
查看完整版本:昆明城中村拆迁催生2万个百万富翁,何以面对暴富?
2010/7/5 3:27:03
  云南信息报"昆明城中村改造催生2万个百万富翁"之前,城市拆迁是不是"造富运动"已被谈论了至少两年。财富有没有得来之"定式",有钱的平民该怎样生活--这些都让很多人咀嚼,咀嚼得五味洋溢,却找不到"主味"。
  今天约来首席郭敏一起聊,并不是只聊富翁们怎么生活。主题词是"城中村改造",但言来语去牵扯颇多,连主持人也找不到中心思想…… 主持人:耳门
  ■一夜暴富,方式很多,拆房子能暴富,你说蹊跷不?
  ■有不劳而获之嫌。
  ■城中村暴富,是中国特色的致富方式,是土地财政的产物,是畸形高房价的必然附属品。
  ■昆明是要比肩上海北京建密密麻麻的高楼,还是定位于有特色的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都市?
  别聚焦"一夜暴富"
  耳门(主持人):
  我先说一夜暴富。个人感觉,一夜暴富和"一夜暴红"的性质差不多,这可能是我学识不够或目光短浅,但"暴"字的含义会给人十分明确的启示。我就是被启示的人种。我不能先入为主,先请首席郭敏来说道一番。不过我得提示在先,我约他聊这个话题是在本"脱口秀"出台前一天,我只给了郭本期主题却没给他"意向"--这意味着,本期话题肯定是郭敏在引导我,而不存在我去引导他。
  郭敏(云信首席):
  两天前,新闻脱口秀主持人给的主题词是:城中村,富翁。我理解力有点强,立马给出了一个短句--"拆出来的平民富翁"。说实话,如果从财富角度解析这个短句,按几百年的惯例来理解,一夜之间拆出个暴富的"平民",而此平民确实是因拆而暴富,相当蹊跷。
  耳门:
  相当蹊跷?但在本土,在昆明,相当不蹊跷。几年来,昆明城中村的拆与改,因为地盘的价值和商业社会或经济社会挂钩,"价值"突如其来被升值了,有何蹊跷?
  郭敏:
  我说的,就是"价值"突如其来被升值了。你约我聊聊这方面问题时,单点"一夜暴富",这说明你心里也有点芥蒂。有何蹊跷?你自己能说服自己么?
  我先说说一夜暴富,方式很多,比如中彩票、捡钱包、突如其来的海外亲戚的巨额遗产等等,中国怪事儿多,现在多了一个拆房子的方式,你说不蹊跷,你去问问民众,那个会觉得不蹊跷?
  没错,昆明城中村拆迁几年来热火朝天,每夜每日,都在创造百万富翁,千万富翁。有人说,有钱人也有有钱的烦恼,开始我们这等贫民还不信,看了媒体的,不信也不行。
  耳门:
  日前做了一个专题,说的是"昆明城中村改造催生2万个百万富翁"。我发现,的披露只能算九牛一毛,毕竟以媒体名号采访的,会给普通民众"咬文嚼字"的"机会",而不是面对媒体的"诉说",更情真意切些许。
  郭敏:
  比方,有人因为一夜暴富搞得父子反目,夫妻离婚。
  耳门:
  比方,利用某些智商和智商运用下的"关系",在城中村改造中弄成一人一户上千平米的"补偿"。
  郭敏:
  比方……比方多了容易产生"列举疲劳感"。我还是分几个角度来谈谈我的看法吧。
  首先是财富积累的方式。城中村拆迁再建,"地主"被补偿,这钱当然是正当合法的,虽然方式稍显怪异。我们的社会正在进步之中,这个进步的表现之一就是对正当的财富和财富创造者的尊重,因此我们有了那么多的励志故事,一般的财富积累,往往都是个人的奋斗史血泪史辛酸史。但是这些拆出来的平民大富翁,虽然事先不能预谋--料知祖宗在这片地上盖了房子,将来一定会发财--但事实上有守株待兔、不劳而获之嫌。那么我们是否也要尊重这些因为城中村拆迁而暴富的人呢?我们到底该采取怎样的态度来看他们?
  "中彩票"又有何妨?
  耳门:
  我加塞儿加个注解,这是我为了本选题特地在网上查询的,是在"如何获得财富"下的非官方解释:
  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百万富翁,获取财富的关键在于个人的本身素质,更重要的就是你如何运用本身具有的资源,又如何一步步扩展自身的优势,这些都要你有非同寻常的胸襟和眼光,而是否成功还在于以下七点:
  1、人品。金融投机需要冒很大的风险,而不道德的人没有承担风险的责任感。这样的人不适宜从事负责高风险的投机事业。任何从事冒险业务却不能面对后果的人,都不是好手。
  2、判断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正确时获取了多大利润,错误时亏损了多少。
  3、当有机会获利时,千万不要犹豫。当你对一笔交易有把握时,给对方致命一击。
  4、过犹不及,如果操作过量,即使对市场判断正确,仍会一败涂地。
  5、承认错误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只有知错不改才是耻辱。
  6、人对事物的认识并不完整,并由此影响事物本身的完整,得出与流行观点相反的看法。流行的偏见和主导的潮流互相强化,直至两者之间距离大到非引起一场大灾难不可,这才是你要特别留意的,也正是这时才极可能发生暴涨暴跌现象。
  7、永远不要孤注一掷。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我只是加注。郭继续说。
  郭敏:
  你是好意"加注",但你差一点打断我的思路。
  耳门:
  Sorry,我是急于给你提供参照。
  郭敏:
  这些"参照"可以加深大家对财富的理解,但对于"一夜暴富",在框架上就不对路。
  我的理解是,在城中村范畴,暴富,咱们对个体的人格尊重是必须的。他们虽然没有付出劳动,但付出的是自己的占有物,这个占有物就是房子和土地,开发商要在这片土地上盖更高更大的楼,然后以更贵的价格卖出去。这是个集体致富的活儿,在近两年拆房造房的循环中,卖地的、盖楼的、让出房子的,都会获得巨额财富。当然,为此而埋单的是那些买房子的人,那些抱怨房价太高却不得不去买房的人。很显然,城中村暴富,这是中国特色的致富方式,是土地财政的产物,是畸形高房价的必然附属品。
  耳门:
  我的理解是--在钱上的经营。不太确切,应该说是效益来路方面的……问题或……方式?
  郭敏:
  钱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获得金钱的方式;获得金钱的拆迁户也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我们新一轮改造城市的动作;造出来的城也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支撑这种动作的思维方式。
  耳门:
  我可以理解为,这种事相当于中彩票吗?
  郭敏:
  我只聊我的理解。我觉得,我们可以不用像尊重其他付出劳动的富人一样来对待这些暴富的人,但是也不应该仇富,就像每天都遇见N多怪事一样,权当他们是买了彩票中了奖。
  有时花钱是需要指导的
  耳门:
  我迫不及待想和你探讨的是--城中村改造生出的暴富者--他们会用这笔钱来做什么?实话说,这是我确定今天选题的初衷。
  此事缘于一周前我和一位朋友的一顿饭,那位哥们的宅居正处"新螺蛳湾"工程的开发拓展地段,酒过三巡后,那哥们说,他为了自己的利益,用各种政策允许的手段,谋得了上千平米的补偿--他没去机械性地谋求现金,他更有眼光……当时我真的反应不过来了,我面前和我对饮的,竟是一位因为昆明城中村改造出落成的千万富翁。我汗流浃背地问他,你这些钱,你这上千万至少几百万的钱,你这么多……咋个花?
  郭敏:
  你结巴了吧?为啥呢?仇富心理大多数都是你这种见到富翁就结巴的人衍生出来的。
  实话说,我对城中村来的富翁的花钱方式,存有疑虑。花钱绝对是一门学问,穷人一夜暴富,结果成了悲剧,这样的例子很多。城中村的房主,算不上是穷人,但也就是普通市民的水平。突然有了大把的钱,心态、想法肯定会发生变化。
  我们看到有人用这钱买了新房、买了新车、出国旅游或者存起来将来给孩子读书用。这是皮毛,炒房炒车,这也是中国平民最普遍的心态。这个过程中,年轻人和老人的想法不一样,丈夫和妻子的想法不一样,也因此闹出一些反目离婚的故事--这就是市民的脸谱。
  其实我一直期待有惊喜出现。这个惊喜就是有人用这些钱做了一些有创造性的工作,比如投入一部分做公益,做个社区图书馆,成立一个什么基金,或者自己开始用这笔钱去创业,总之想法应该很多,让人一看就觉得这钱赚得有意义。
  可惜,这个惊喜一直没出现,或许是我没发现。我反思我自己,是不是太理想化了?还是我们的拆迁户太缺乏想象力?我没有答案。
  耳门:
  我觉得,相关部门或团体的指导工作,没怎么做好。或许,是没料到这种情况。
  郭敏:
  如果能有人在花钱上给他们一些指导,效果会好。
  城村改造没太想民工
  耳门:
  我还关注一个问题,就是原先城中村的"租户"们,在这种大规模、义无反顾的城市改造中,怎么适应,如何生存?
  郭敏:
  从看,你说的这方面--民工的命运问题,作为,我的想法怕是比你更具体。在城中村居住的人,租住的人,绝大部分都是外来务工的人,城中村因为房租便宜,成为民工居住的首选地。
  如果城中村消失了,他们怎么办?
  我们已经看到很多民工失去了栖身之地不得不搬到更远的地方,他们距离城市越远,也就越难参与到城市的建设中来;他们的子女都曾经就读于当初城中村附近的民办学校,现在这些学校不得不解体,学校可以搬,孩子们怎么办?
  从这个意义上讲,城中村不仅是那些原住民的家园,而是那些外来务工者的家园。他们不但是外来者,还得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最底层,他们流离失所,是城市里的农民。而我们的城市改造,是从城里人的角度出发的。因此,城中村拆迁或改造,多少缺乏了人性的审视角度和制度设计,民工们脱离农业支持工业,离开故乡和土地,30年的改革开放,让他们流动到都市里,现在呢?他们选择再次离开?
  耳门:
  我有点语塞。实话说,每每谈论城中村拆迁改造,我想到的,先是"村民"利益的合理性或变异成分。确实,至少在昆明的城中村,租住的民工们,是个相当庞大的被牵扯"团体"。
  郭敏: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不单包括城里人的生活,也应该包括千万个居住在城里的农民工的生活。
  耳门:
  相信郭敏也同意我的观点--我们就新闻而聊新闻,媒体人能想到的,哪怕点到为止的"说辞",都不虚妄。
  那片地儿将来怎样?
  郭敏:
  我还想起一个问题。城中村被拆了,会盖起来怎么样的房子。这个问题看起来好像挺扯淡,但是大家想想,很多位于一环二环之内的城中村,都是市中心的位置,昆明几十年来的建设,留下来的大问题之一就是城市的无度规划,因此才有了后来的地下管网修改,排堵入滇河道的污水口,道路翻修等等。我们新建的东西,会怎样?
  我觉得,建什么样的房子,和城市的气质息息相关。昆明是要比肩上海北京建密密麻麻的高楼,还是定位于有特色的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都市?是走民族特色还是坚持千城一面的钢筋水泥森林?
  既然我们的城市改造是为了让城市更美好,那我希望这些新盖起来的房子,除了在硬件上能做到与时俱进外,还应该给整体的城市增色。它应该有中心水处理系统,有社区图书馆,有开放式的小广场小花园,有居民自己组织的业主委员会,有很好的可以举办沙龙的公共场所、有孩子的游乐园……
  一句话,它不仅仅是建给业主的房子,还是建给全体昆明人的家园。
  耳门:
  如果结合这两年的观察,我倒是不怀疑城中村改造的"建设方向"。
  郭敏:
  我们拆城中村,就是为了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在这一点上,我是坚决主张拆除城中村的(一些寺庙古迹除外),以我曾经在城中村生活的经验,除了市容上的不协调,很多城中村就是黄赌毒的藏身之处,也是治安的盲点。一座好的城市,应该让人如沐春风。
  但是,是否拆除了城中村,建起了新楼,我们就实现了城市的现代化呢?是否这座城市就好起来,就可以让人如沐春风?我不这样想。一座现代化的城市除了有大楼之外,还应该有树、有河、有文化、有高素质的市民、有开阔的胸怀。所以,拆除了城中村,到处都是漂亮的高楼的昆明的后城中村时代风范,那会迎来一座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新的、根本的命题--如何让人宜居。
  我们现在搞的地下管网整修,入滇河道治理,号召市民不随地吐痰,不乱闯红灯等等等等,都在向着宜居的方向努力。但是这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房子好盖,习惯难改。
  我觉得,我们更急迫的任务,是培养城市主人的生活态度。城中村拆迁,就当是一次室内装修吧。
  耳门:
  "拆出来的平民富翁"无论如何也会成为话题,甚至会成为某些"科研"的命题。"昆明城中村改造催生2万个百万富翁"不是危言耸听,但我觉得,这2万个百万富翁如果没有相当"体贴"的引导,他们并不会做出从前那些靠打拼和积累成就的富翁们的举动。
  OK,今天聊得不少,只好就此打住。感谢郭敏,感谢各位读者。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