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欧元村”智躲欧元风暴
查看完整版本:“欧元村”智躲欧元风暴
2010/6/16 17:47:07
  侨乡槐塘云集"汇率高手"
  虽然欧元一路跌进"8字头时代",但在素有"欧元村"之称的安徽歙县槐塘--这个每年侨汇高达2000多万元人民币的小村落里,许多村民却很轻松。这些既是侨眷又是地地道道的皖南农民中不乏"汇率高手"。他们不声不响地在欧元汇率高点时抛出欧元,落袋人民币。如今拿着人民币购物、投资,游刃有余。
  换了1000万的"低调"
  "上个月因为冰岛火山灰,很多人都没法回欧洲,在路上碰上一个就至少是百万身价,千万、上亿的也不稀奇。"听着歙县外侨办主任、侨联****向玉兰的介绍,如果不是有不远处500多年历史的棠樾牌坊群的提醒,还以为自己是走在国际都市的金融街上。歙县槐塘--这个1200多人的古老村落,改革开放后陆续有500多乡亲远赴欧洲,落地生根。这里村民最关心的,不是田里庄稼的长势,而是欧元的汇率,相互馈赠的礼物,是欧洲的著名红酒。
  在侨眷胡克宙家里,年过花甲的他,每天最关注的就是欧元汇率。"中国银行的姚主任也会打电话给我,不过我自己上网查查很方便。"胡克宙家里不少生活用品是当地银行赠送给VIP客户的礼品。向玉兰告诉,因为高额侨汇,歙县拥有黄山地区唯一一家设在县城的中国银行支行。"很多侨眷都是他们的VIP。"
  上世纪70年代起,槐堂村的村民采取一辈带一辈、一人带一家的方式开始陆陆续续出国,他们大多在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国家从事制造、服务业,每年寄回的巨额欧元使得槐棠成为名副其实的"欧元村"。向玉兰告诉:"全村70%以上的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是欧洲的亲人寄回的侨汇,都是欧元。"
  今年的欧洲金融危机中,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一路跌至"8字头",但对这里的村民来说却是"有波澜,但不伤筋骨",因为他们早在汇率高点时把手中的欧元兑换成人民币,很多人已盘算好,今年拿人民币投资房产、实业。歙县外侨办副主任方兴国说:"2009年春天,县城的中国银行门前拿欧元换人民币的队伍弯了几个弯,银行特意延长了营业时间,一再增加每天的兑换额度。"
  这段经历,在从西班牙回来探亲的郑玉忠夫妇那里得到了证实。"我们在海外时间长了,感触很深,欧洲受经济危机影响很大,但中国还是很繁荣,人民币升值是一定的,在汇率11比1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换了。"询问他换了多少,郑玉忠笑着回答:"1000来万人民币吧。这在槐塘也不算什么,没什么好瞒的。"今年春节,郑玉忠就以数百万元人民币在黄山市购买了门面店,准备回乡创业。
  当提到为家乡做的贡献时,村民们却又都不约而同地谦虚起来。胡克宙和侨眷们几次自发筹款修建村里的公路,问时,他只说:"我也算其中一份吧。"再问,他幽默地说:"我很低调。"
  百封家书记录奋斗史
  槐塘人的底气不仅来自侨汇。
  来到侨眷朱启平家时,他正津津有味地看着中央电视台的财经频道。问他当天的欧元汇率,他脱口而出"8.08"。朱启平告诉,自己的几个儿女都在西班牙、意大利等地,整个家族有20多口人在海外。"我最喜欢看财经和时政节目,最近最关心欧洲金融危机。"不久前,****中天电视台来歙县做侨乡专访,朱启平和接触过****的****侃侃而谈,从****案到国际局势,令****对侨乡老人的敏锐思维和广阔视野赞叹不已。
  胡克宙至今保留着几十年来孩子们从海外寄来的家书。1995年11月,二儿子在海外的生意不顺,在信中对父亲说:"爸爸,你说过,快乐是自己创造的。我相信我能挺过去。"槐棠人以这种执着、肯吃苦的韧性造就了"徽商"在欧洲的辉煌。
  朱启平家的客厅墙上,挂着亲人们从海外寄回的各个时期的照片,在槐塘村,家家户户都有这样的"照片墙"。这些照片记录了歙县人的海外奋斗史。第二代在意大利斗兽场边的婚纱照上,既有那时刚富起来的喜悦,也有海外求生、尚未完全适应异乡的拘谨。但第三代在西班牙拉波塔索尔广场的照片上,年轻人的大笑和嬉戏里,完全是无拘无束的潇洒和幸福……朱启平这个土生土长的农户人觉得自己还算开通:"年轻人要不要孩子是他们自己的事,我不干涉。娶外国媳妇啊,我们村也有,我不反对也不鼓励。"
   2009年,一个安徽政府考察团出访欧洲,歙县籍的华侨华人主动要求去接机。郑玉忠回忆:"我们都开着自己的车去的,都是最新款的宝马、奔驰,最差的也是奥迪,机场的老外看了又看,那神情又羡慕又嫉妒。"
  "有为才有位"的
  典型范本
   依托侨的资源,歙县侨联成为基层侨联"有为才有位"的典型范本。
  截至5月底,全年数千万的招商引资指标,歙县侨联已经超额完成。在县政府大楼里,听说是侨联的客人,当地工作人员无不热情相待。一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县侨联了不起啊,不说其他的项目,政府大楼都是他们招商引资来的。"
  "其他的项目"凝聚着歙县侨务工作者的心血,也是槐塘人回乡投资的新热潮:2007年,西班牙华商王永千在黄山市投资2000多万元人民币创建"锦江之星"连锁快捷酒店;西班牙华侨工商协会常务副会长王震和在香港的姐姐合资在歙县创办服装加工厂;今年5月,华侨郑仕意投资2亿多元人民币的瑞意华侨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在歙县奠基……据初步统计,槐塘村的华侨华人回乡购买的商住房达100多处,村内新建别墅百余幢,几乎所有的侨眷家庭都在装修房屋。村里侨眷兴办的企业多达30余家。
  "有为才有位。"这是从歙县侨联干部口中听到最多的话。向玉兰笑着告诉:"年终联欢的时候,都是银行、公安局、公证处这些实权部门主动来给我们侨务干部敬酒,因为归侨侨眷是他们争抢的'VIP'。每年,中国银行歙县支行的领导们都要让侨联干部带着他们去给侨眷拜年。"
  每年春节,歙县侨联都要召开返家团圆的欧洲务工者茶话会。在赠送的礼物里,少不了一份汉语课本。胡克宙说:"我要求孙辈过年的时候一定回来,受中国的教育,好好学习汉语,不管在哪里长大,他们都是中国人,得心向祖国。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