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s179085343
2010/6/9 8:46:47
世博会是赢是亏,与我们老百姓其实没有多大关系,毕竟国民的“纳税人”意识还很淡薄,纳出去的税人家怎么花,我们不想、也没法过问。
但世博会毕竟是一件大事,除非对此抱完全漠视的态度,否则或多或少会影响我们的经济生活,包括投资、消费,等等。
先说消费理财。
投资理财既讲“多赚钱”,又讲“少花钱”,所以如何合理消费也属于投资理财的范畴。世博会在家门口举办,只要经济条件允许,还是应该到现场去看一看,这就必然涉及到消费。
要说明一点,这里讲的合理消费,完全是以性价比为考量依据的,既考虑舒适因素、更考虑省钱因素。有些人不在乎钱,只想要最佳参观效果,则不属于讨论范围。
有几条小建议:
一、对外地朋友来说,参加旅行团最经济。现在上海的酒店都是天价,经济型酒店的价格都高出平时一倍,在350元左右,而且很难订到房。而旅行社一般都是几个月前订的房,价格相对便宜,而且门票还打折。我粗略计算了一下,以江浙一带的2天团计算,随旅行社看世博,比自己坐火车或大巴来,硬性开支(门票、交通、酒店)就便宜20%-30%。如果是一家三口,就能省下不少钱。
二、要考虑参观效率。世博会参观人次,总体呈上升趋势,很多热门馆排队在4小时以上,沙特馆更是长达7、8个小时。但这里依然有效率问题。客流量大时一天只能看3、4个热门馆,客流量小时可能可以看5、6个馆,所以要尽量“避人流高峰”。记住,这不仅关系到时间,也关系到金钱,多看一天就得多买一张门票、多住一天酒店。从目前情况看,周一人最少、周六人最多。所以只要时间允许,可以选择周一参观。还有一条建议就是可以考虑先参观浦西园区、后参观浦东园区,因为大部分人会选择在浦东入场。
三、不要考虑纪念品的收藏价值。纪念品可以是投资,也可以是消费,能升值就是投资,不能升值就是消费。我分析,世博会纪念品是没有多大升值空间的。发行量大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世博会作为一个全球新科技交流平台已经“日薄西山”了,因为有了互联网。从2001年美国已正式退出《世界博览会公约》起,这个平台就不再被看好,曾经创造世博会参观人数之最的日本,到2005年爱知世博会时,参观人数不过2200万人,所以世博会的退出历史舞台只是时间问题。收藏的特点,一是量越少越好,二是这个市场必须能延续。集邮有市场,每年都发新邮票,所以文革票值钱;毛泽东像章难以升值,是因为缺乏专门市场。万一哪天世博会不存在了,你就是有孤品,也成不了大气候,这与古玩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