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揭秘钻石潜规则:价值恒久流传是谎言
查看完整版本:揭秘钻石潜规则:价值恒久流传是谎言
2010/6/3 16:47:39
[第01页] [] [] >>

  文章摘要: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几乎每个人都曾听说过这句经典的钻石广告语,但人们不清楚的是,在那些隐秘的钻石行业潜规则中,恒久流传的价值,很可能是谎言……
  楼市蔫了,股市熊了,2010年的春末夏初,中国的投资者们走进了一片彷徨。
  传统投资渠道的低迷给一些新的投资品种制造了机会,譬如钻石。2010年5月,各地钻石投资逐渐兴起的开始见诸各大媒体,一时间,钻石成了胜似黄金的投资理财绝佳工具:富豪用它保值避险,年轻人买它结婚顺带投资……
  然而,钻石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潜藏在行业阴影中的潜规则,不仅造就了钻石的天价神话,更可能将普通人投资钻石的梦彻底击碎……
  数不清的噱头
  在关于钻石的神话中,"全球顶级的加工链条"是一个极具迷惑性和诱惑力的招牌。"南非钻石"、"比利时顶级切工"……这些频繁出现的字眼,无非是在告诉你:你高价买来的钻石,不仅是一颗宝石,更凝聚了全球的顶级产地、工艺的价值。
  然而,这些关于钻石的旖旎想象,不过是一个蒙蔽消费者的噱头。例如,在非洲,除了南非,博茨瓦纳、刚果(金)、安哥拉、纳米比亚均是重要的钻石产地,俄罗斯、澳大利亚的钻石产量也均超过南非。何况,钻石从毛坯料变成裸钻以后,就没人能分辨它的产地,其价值都将依据国际通行的"4C"标准来确定。即是说,没人能靠品质分辨钻石是否产自南非,南非出产的钻石也毫无品质上的优势可言。
  "比利时切工"是一个流传更为广泛的噱头。的确,比利时当年曾是全球钻石加工的中心,安特卫普也一度是全球交易的圣地。然而,在全球化浪潮裹挟之下,成本高昂的欧洲钻石切割工业同样不能独善其身,产业转移不可避免。如今,拥有超过100万钻石切割工人的印度才是全球钻石切割工业真正的中心,而仅剩的8000名切割工人的比利时,甚至无法满足全球第二大钻石消费国--中国需求的10%。
  关于切工的另一个谎言是:面数越多的钻石"火彩"(亮度)越好,价值越高。实际上,目前全球通行的钻石标准切工为57~58面--这也是在钻石切割长期发展中所总结出来的一个使钻石"火彩"最大化的标准。而那种超过58面甚至高达上百面的新型切工,只是近年来部分厂商寻求突破的一种尝试,因其独特的工艺和品牌附加值而标上了更高的价格,与钻石的实际价值并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对于小钻石的意义更是微乎其微。
  在钻戒的加工上,一个我们无比熟悉的城市--深圳,更是占据了全球80%以上的钻戒加工份额。当你从品牌钻石商手中买来各种国际噱头的钻戒之时,你手中的钻石,其实很可能是澳大利亚矿山、印度工人和深圳工厂的结晶--这才是全球化的钻石生产的真实图景。
  除了吹嘘产地和切工,采购渠道优势也被不少钻石商家广为宣扬。"比别的看货商更先拿货"、"与更权威的供应商合作,能够优先选择更优质的钻石"……这些貌似高贵的宣言,其噱头味儿更足。
  在目前的国际钻石贸易格局中,一家名为"戴比尔斯"的公司垄断了全球多数钻石矿山原石的供应,其对于全球钻石定价的控制力,甚至超过了"两拓"和淡水河谷对铁矿石价格的影响。戴比尔斯公司销售给看货商的钻石毛坯矿均按袋封装,每袋毛坯矿能带给看货商的利润率早就经过戴比尔斯公司精密的计算,几乎没有差别,看货商只需乖乖付钱即可,"优先级"根本无从谈起。
  毛坯矿切割成裸钻后进入中国,上海钻石交易所是其必经之路,各种渠道几乎没有差别。尽管到切割工业集中的印度采购,钻石价格可能略低,但若算上采购和通关等费用,成本依然相差无几。
  链接:"4C"标准:"4C"标准是对一颗成品钻石进行分级的国际同行标准,其主要指标为:重量(Caratage)、净度(Clarity)、颜色(Color)和切工(Cut)。通常来说,钻石重量越重、杂质越少、颜色越白(透明)、切工越好,其价格就越高。
[第01页] [] [] >>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