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元凶也好,帮凶也罢,自股指期货上市以来,A股市场连连暴跌的场面,可谓惨烈异常。短短一个月多的时间,大盘的跌幅就达到两成左右,并出现了三根百点以上长阴;许多个股更是几近腰斩。 分析市场暴跌的根源,有人归结为资金面因素,货币紧缩已成市场人士的共识,流动性泛滥的情况正在逆转;有人归结为政策调控的预期,房地产进一步调控的声音仍没有消失;有人认为是IPO抽血惹祸,超级大盘股农行IPO雪上加霜;有人认为是欧洲债务危机祸及A股…… 不过,借用股神巴菲特的名言:"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股市接连暴跌的打击下,投资者的信心正在崩溃,机构舆论几乎一致看空,许多投资者甚至认为大盘会跌至2000点。也许,大跌过后,接下来该是我们贪婪、淘便宜货的良机。 金融股市盈率接近熊市水平 截至到前天收盘,沪深两市市盈率低于10倍的个股已达38只,低于5倍的个股一只;房地产、汽车、银行、钢铁等板块占了多数。破净个股4只,钢铁股占了多数;市净率低于1.5倍的个股达40多只。 2008年10月底到11月初,熊市最低迷的时候,两市市盈率低于10倍的个股也仅242只;破净股达214只。而经过全球金融危机的考验,国内经济早已走上复苏的步伐。虽然欧洲债务危机等因素会使这一复苏的过程变得曲折,但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已经过去,国内经济也一样。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研究总监徐荔蓉认为,近期股市下跌很多,一些股票的投资价值已经凸显,眼下正是挑选优质股的较好时机。特别是前期一些质地比较好但价格比较贵的公司,经历这一波下调之后,目前应该是不错的投资时机。 财富证券的陈炳华认为,虽然影响市场的各个因素仍然复杂,但在下跌的过程中也孕育着机会。从市盈率的角度看,目前上证A股的整体市盈率不到19倍,作为市场中坚力量的金融服务板块的平均市盈率不足13倍,已经非常接近2008年的11.5倍。如果从股息率的角度看,建行、工行与中行目前的股息率(税前)分别为3.92%、3.72%和3.36%,远超过一年期存款利率,投资价值已经非常明显。 大盘系统性风险逐渐释放 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提高的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自去年底、今年初以来,政策紧缩的预期成为压制A股市场的一块磐石。未来房地产进一步调控的空间有多大?货币紧缩政策会走到哪一步? 在弱势市场之下,利空的放大效应远大于利多效应。正是在这些预期下,房地产股以及房地产的上游、下游行业如银行、钢铁、水泥甚至煤炭等资源股纷纷大跌。不过,随着这些利空的逐步释放,相关个股的调整也已基本到位,再下跌的空间已非常有限。 股市是反映预期的。虽然投资者很难预测市场下跌的具体幅度,但系统性风险正在逐渐释放。银行的压力测试表明,银行可承受的房地产下跌的幅度是40%,也就是说,40%将是房地产调控的极限。而国内机构和专家普遍预测,房价下调的空间是20%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