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逛世博放肆血拼寄望升值,但专家表示并非所有的世博主题纪念品都有投资价值

寄希望能赚一把的刘女士奔波四天,在两本世博"护照"上盖满了印章,但理财专家认为,这类"投资"更多赚的是"美好的回忆"。贺文兵 摄 空手去世博会的刘女士昨日回长沙时,东西多得让她几乎背不动了,两只大海宝、邮票、金银纪念章……四天的上海之行她走路太多,脚跟磨破了皮,走起路来脚有些瘸,"世博'护照'上仅沙特阿拉伯一枚图章,就让我站着等了4个多小时,不过还是值得的,机会难得,我要一次赚个够。" 随着上海世博会开门迎客,与此相关的收藏与投资市场开始日渐活跃。主题邮票、金银条价格不断在涨,连世博"护照"都一再脱销,网络上甚至开始为世博门票叫价,但专家表示,不是所有的世博主题纪念品都有投资价值,有些只能赚取纪念和回忆。 世博"护照"赚纪念 刘女士告诉,四天的世博会之游,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站着等着,站着排队进各个场馆,等着给"护照"盖章。让她记忆深刻的是世博"护照"的抢手程度;"每天上午10点左右就脱销了,很多没有买到的人就拿着白纸去盖章。" 而有消息称,世博会期间,30元一本的世博"护照"销量有可能突破1000万本。"听说盖满了章的'护照'将来有可能升值,我买了两本,每本都盖了30多个章,很累人。"刘女士告诉,她连门票也没有舍得丢,希望一样能升值。 了解到,世博"护照"是用于收集世博会各参展展馆纪念印章的指定载体,大小样式类似普通出国护照,最早起源于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按照世博会惯例,每个国家馆内都备有象征自已国家的图章,参观者持世博"护照"每到一"国",就盖个图章,使得世博"护照"成为独具特色的世博纪念品。 交通银行湖南省分行理财师贾清表示,海宝、世博"护照"、门票等因为不是限量发售,不存在数量上的稀缺性,所以不宜投资,购买这类收藏更多赚来的是"美好的回忆",消费者在购买这类商品或纪念品时宜抱着收藏的心态,而不要苛求其投资回报。 邮票与贵金属赚收益 一般说来,世博纪念品分为三类,第一是贵金属,比如金银币、金银条;第二是特许经销商发行的实用藏品,比如文具、手表以及其他工艺品等;第三就是票证类藏品,比如纪念邮票、门票等。贾清表示,就投资价值而言,邮票和贵金属居前列。 中国邮政先后发行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和吉祥物》(2007年)、《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2008年)、《中国与世博会》(2009年)、《上海世博园》(2009年)、《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纪念》(2010年)等四套纪念邮票和一张小型张,其中5月1日的开幕纪念票比较受欢迎,市价已涨到30元,是面值7.2元的四倍多。业内人士认为,世博纪念邮票的上涨空间不会超过2008年中国奥运纪念邮票,因为奥运会更具有全民参与性,在关注程度上比世博会更胜一筹。 目前央行共发行了三套世博金银纪念币,分别是2002年12月发行的《庆祝中国上海申博成功》金银纪念币,2009年6月发行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金银纪念币(第1组)和2010年4月发行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金银纪念币(第2组)。其中第一组上海世博会金银纪念币每套价格已由当初的不到5000元上涨至7500元以上,涨幅超过50%。 世博藏品讲究"出生" "并非所有的世博概念藏品都适合投资",贾清提醒,投资者在选择时应明辨,有些商品只适合做摆件或饰品,投资收藏的价值不大。 就世博题材的贵金属藏品而言,其价值受多重因素影响,投资者在进行选择时视具体情况进行区分。例如,世博金银币的价格受金银币市场的整体表现影响较大,受金价的影响不太大,而世博题材金银条的价格则受金价的影响较大。此外,同样是世博题材的金银条,不同的发行量,不同的制作工艺,以及不同的画面内容都会影响其升值空间。 "总体而言,由于本身就具有价值,贵金属藏品收藏价值偏大。"她建议,投资世博纪念品要把握四个原则:一要看题材好不好;二要看"出生"好不好,即发行机构是否权威;三看发行量的多少,物以稀为贵。四看回购与变现渠道。世博这样的重大题材,贵金属品种很多,但像国家造币厂、上海造币厂、沈阳造币厂等这种重量级单位制造的产品,变现渠道通畅,市场认可度较高。 最后,贾清提醒,正规的贵金属藏品一般都留有编号和权威部门证明,这代表着藏品身份。保持编号完整和保留权威证书,对于这类藏品收藏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