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五一”要耍假 婚礼“红包”存到新人银行卡
查看完整版本:“五一”要耍假 婚礼“红包”存到新人银行卡
2008/4/25 18:20:04
  “宝哥,我‘五一’要出去耍,礼金已经转入指定银行账号,请注意查收,祝新婚快乐!”昨日中午,将在5月2日举行婚礼的陈宝明收到了四五条这样的短信,他不仅给每个发信人回了感谢短信,并且一一作了记录。原来,发来短信的人,都是不能来现场参加婚礼的朋友。陈宝明说:“现在很多年轻人都用银行转账的方式送‘红包’,方便快捷,这很流行。”

  但这样的送礼方式,也引起了新人很多朋友和网友的争议,有人说:“红包本来就是祝福的意思,如果搞成赤裸裸的现金交易,有些接受不了。”

  ○个案

  “五一”结婚 大半同学来不了

  今年25岁的陈宝明和24岁的未婚妻杨丽是高中同班同学。今年年初,两人就扯了结婚证,之所以迟迟没办婚宴,就是为了找个合适的时间,尽量让老同学都能来参加婚礼。两人最终选择在“五一”举行婚礼。但没想到,今年结婚的新人特别多,而且今年“五一”改成了小假,他们的大部分同学都在外地工作,很多都来不了。两周前,陈宝明就在QQ群(高中同学群)里公布了结婚的时间地点,“只有在昆明的两个同学要回来,其他十多位都确定来不了。”陈宝明很是苦恼。

  电子请柬 附上银行卡账号

  就在上周末,在上海工作的同学王先生给他打来电话:“宝哥,实在不好意思,2号(5月2日)的婚礼我来不了,把你的账号给我,‘红包’直接给你存在上面。”陈宝明对此很吃惊,用银行转账的方式收“红包”也让他觉得有点尴尬,他急忙拒绝了。但王先生却说:“‘红包’直接存银行账号的方式,在上海很流行的。”在老同学的再三“劝说”下,陈宝明告诉了对方自己的银行账号。

  他把此事告诉未婚妻杨丽后,两人就商量着在原本已经制作完成的电子请柬上,添上了陈先生的银行卡账号,并在QQ群里附上通知——“大家转入‘红包’后,请及时电话、短信通知我”。

  ○调查

  银行转账收礼 “80后”中普遍

  “本人来不了婚礼现场,把‘红包’直接存入新人银行账号,这很正常啊,除非你不是真心想送礼。”昨日,记者加入到陈宝明的高中同学QQ群后,现在在深圳工作的安小姐说,她和杨丽都是七八年的老同学了,虽然因为工作,大家现在在不同的城市,但这并不能淡化大家的感情,不能来参加老同学的婚礼,就已经很遗憾了,“红包”肯定不能少了的。她用银行转账的方式,给老同学送了1000元“红包”。

  据了解,新人用银行转账的方式收取结婚“红包”的不在少数,特别是在“80后”中很流行。记者从陈宝明的QQ群里调查了解到,群里45个人中有近40人都对陈宝明用银行账号收“红包”表示赞同、理解,而且有近20个人之前就用这种方式给新人送过“红包”。

  银行账号“装红包” 没人情味

  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同学和网友对这样的做法表示反对。“哪儿有这样收‘红包’的哦?太没人情味了。”陈宝明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同学说,虽然大家都是老同学,送“红包”是很正常的事,但既然人到不了婚礼现场,以后见面时再补也行。“用这样的方式送,给人感觉太程式化,缺少人情味,确实有点接受不了”。

  一些网友认为,婚礼不该用钱来衡量,原本送“红包”就是给新人的一种祝福方式,但一味地冲着“红包”办婚礼,还用银行直接转账的方式,这让人情感上有些难以接受。“老同学总有见面的时候,那时再以其它方式表祝福,也不迟啊。”

  ○专家说法

  正常社会交换形式 不足为怪

  昨日,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专家胡光伟表示,同学朋友结婚时,送“红包”是一种正常的社会交换形式,这种形式在我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市民在送“红包”的方式和数量上都要讲究一个“度”。这对新人用商品交换的方式收取礼金,主要是朋友怕因客观原因不能到场送礼祝贺,而错过适当的社会交换时机,因此,面对这一新生事物,只要新人保持适当的“度”,是不足为怪的。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