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正负黄光裕
查看完整版本:正负黄光裕
2010/4/23 14:02:58

  22日,北京的上空飘起细雨。同日,国美电器前****黄光裕一案在北京市二中院公开开庭审理。
  此前,在本月14日、16日进行的庭前证据交换中,对于涉及此案定性的关键证据,如非法经营罪的营利性认定,内幕交易罪中的有无内幕信息、价格敏感期等问题,控辩双方各自观点鲜明。根据公诉书,黄光裕被指控涉嫌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和单位行贿罪三项罪名。其中单位行贿罪的涉案金额为456万元。
  回溯黄光裕的创业人生颇为传奇,1969年5月出生在广东汕头的后歧村,家境贫寒。1986年,17岁的黄光裕北上经营电器销售,仅仅十余年间就从一家门面店走向全国,其原始积累至今成谜。2004年,国美电器成功借壳上市。成功借壳后,黄光裕跃上财富舞台。而2008年11月17日,黄光裕被北京市公安局带走调查,2009年2月12日,被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诉至北京市二中院。黄光裕的人生轨迹犹如一颗流星,闪耀之后迅速归于黑暗。
  从自卑的日子里走出来
  黄光裕的名片上曾经写的是国美电器集团董事局****、北京鹏润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然而黄光裕绝非出身名门望族,他学历不高,据说就是初中毕业,后来的人民大学的学历也不过是种"弥补"而已。黄光裕不善言谈,特别是在大庭广众面前,或是镁光灯闪烁之下,他就更加腼腆,或者说是胆怯,以至说的都不一定顺畅。一位采访过他的在中是这样说的,"35岁的黄光裕是那种走在大街上马上就会被淹没的人。单就他那一口掺杂着其他方言的广东普通话,你都丝毫不会把他与百亿财富联系在一起。"
  在黄光裕公开的许多简历上,你很少看到关于1987年以前的部分,原因就是黄光裕出身平凡,学历不高,在1987年建立国美之前,他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家庭背景和学历问题让他的骨子里多少有点自卑,好在他的自卑没有让他彻底倒地,相反他却战胜了自卑,曾一度成为各种中国富豪榜上的榜尖人物。
  黄光裕原名黄俊烈,1969年5月出生在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凤壶村。这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村庄,整个村子才300多口人,是个既不靠山也不靠海的丘陵地区。黄光裕一家是这个并不富裕的村庄里最贫困的一户。小时候,黄家家境清贫,黄光裕曾拾过破烂、捡过垃圾。因为穷,甚至连村里的其他孩子都会嘲笑他。
  20世纪80年代中期,年仅17岁的黄光裕与长其3岁的哥哥黄俊钦一道,从家乡广东汕头北上,到内蒙古一带做贸易。而后,揣着在内蒙古攒下的4000元,又连贷带借了3万元,在北京前门的珠市口东大街420号盘下了一个100平方米的店,取名"国美"。在那里,黄氏兄弟先卖服装,后来改卖进口电器,这就是国美电器连锁店的发端。当时,占据中国电器市场的是定量配给券和无数政府中间商。但黄光裕展现出了经商本能,他直接从广东家乡的工厂进货,然后在北京出售。
  飙进"黄光裕"般的时代
  从黄俊烈改名到黄光裕的原因,似乎没有多少人知道,但自从国美成立之后,黄光裕的创业之路越来越顺,他的富裕程度,跟他的名字一样,一度如黄金闪烁的光彩一般耀眼。
  1987年1月1日,"国美电器店"的招牌在这家小店的门前挂了出来。1993年,国美开始在北京地区增开多家门店。1998年,黄光裕成立了鹏润投资有限公司,总资产约50亿元。
  鹏润投资下属企业是国美电器、鹏润地产、鹏泰投资。1999年,国美开始向全国扩张。在2004年的"胡润中国大陆百富榜"上,35岁的黄光裕成为中国内地新首富,并且成功突破百亿元的财富大关。2006年,黄光裕又在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财压群商,而在2008年公布的胡润中国富豪榜上,黄光裕更是再度位居第一。
  可以说,黄光裕到北京创业之初,放弃服装改做电器零售,是他做出的一个英明决策。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黄光裕看到了电器零售行业这个潜在的商机,于是开始酝酿如何"折腾"一番。黄光裕在非闹市区开电器大卖场,把营业面积一步到位做到几千平方米,把各个厂家的几乎全系列电器全部摆放到位,顾客来一次等于逛遍全北京城的电器商店。
  1998年,黄光裕的这种电器大卖场打出的口号就是:买电器,到国美,花钱不后悔,如有差价,双倍返还。由于国美电器大卖场的规模大,品牌多,销量也大,因此很多电器厂家不得不给出账期,凭借这段账期,国美可以自如地玩起"薄利多销"的游戏,于是国美趁机靠低价吸引了更多消费者,实现了更大的销量。
  随着资本实力不断雄厚,黄光裕开始考虑到更多的街道,更多的城市开辟店面,同时,凭借他的规模大、品牌广、类别全的优势,开始淘汰商场里的电器专柜。于是,2004年以后,国美如雨后春笋一样在各个城市开店,开店。电器销售行业的其他店,要么被迫复制国美模式,或者被国美淘汰。而最终,南苏宁,北国美的电器销售格局形成了。
  早在2000年的时候,黄光裕在国内A股市场折腾买壳"宁城老窖",那次他赔了不少钱,他全当玩转资本市场前要缴纳的学费。经历这次资本运作之后,他放弃了A股市场,转道南下,瞄准了港股。在结识了同乡詹陪忠之后,他最终以超低价格买壳"京华自动化"上市,可以说这一次他又遇到了难得的机遇。
  黄光裕当时的注资方式让业界大跌眼镜,看起来最多值个十亿元的资产,他却请会计师作价88亿港元自己跟自己成交。之所以这么做,他就是想自己弄起个泡沫自己吹。香港人对大陆电器零售行业尚不够了解,他就是抓到这个点,
  才大胆的下了这样的一盘棋,他甚至还想让美国人也卷到这个资本泡沫中来。可以说,他凭借这样的一次资本运作,把自己推上了中国首富的位子。
  流星划过转瞬即逝
  黄光裕在香港资本市场上的成功之举,并没能让他最终一路火下来。他一直没有忘记在国内A股市场上曾经的那次教训,好强好胜的心态让他不甘心,他开始念念不忘A股上市。于是他找了段永基谈买壳"中关村"的事。但是这个壳段永基自己也玩不转,黄光裕却执意要让它转。可惜的是,黄光裕这一次可是走了步臭棋。套用广东人的风水一说,黄光裕在A股的风水不祥。
  A股毕竟不是港股,净壳的少,负债的多。那时候的黄光裕表面上看起来轻松,其实他已经苦不堪言。当他要重组的消息刚一透露,众多债主就纷至沓来。据了解,"中关村"当时欠银行的的不良负债总额就高达5.92亿元,担保高达30多亿元。通常情况下,重组方是在债务重组协议已经形成的前提下才提出对壳公司的控制权。但是黄光裕打乱这个节奏,他在未达成协议之前就入主"中关村",这是错中之错。为此他多花了2亿元现金和一年的时间才搞定了重组一事。
  此外,黄光裕错选的这个壳对他而言超过了可以负荷的极限。A股与香港股市的最大区别是不能缩股,一般情况下,壳的总股本应该在2亿股左右,而中关村总股本超过6亿股,要取得绝对控制权,就要增发至少12亿股,这意味着大量优质资产的注入,以黄光裕重组中关村时的股市行情,他至少需要100亿元以上的优质资产。而当时的他要完成这样的一个任务,根本不可能。
  黄光裕为了在A股市场雄起,他有点好高骛远,为达到这个目标他不惜一切代价。于是业界再一次看到了奇观:他把那些即将被装入的只值20亿元的净资产,评估成了180亿元。他认为这样可以仿效港股的那段雄起之路。
  但是风水不好,在A股市场里没有人再跟他继续吹这个泡沫,180亿元的注入资产被监管机构要求打大折,黄光裕为了弥补因此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决定买自己的二级市场股票,通过拉抬自己的股价,炒炒自己的股票赚点流动资金弥补损失。
  就这样,他开始靠近了犯罪之路的边缘。黄光裕买入股票后,股价开始走低,并最终被套牢,他因此损失了几十亿元的现金。为了尽快弥补这个漏洞,他又走错了一步,他决定洗钱,从香港往内地洗,而这一步他错的太大了。为了掩人耳目,他不得不拉拢一些关键部门的官员,而他却没有意识到这是个无底洞,一错下去就没有机会改的。
  最终,2008年11月19日,黄光裕被有关部门以涉嫌操纵股价罪调查。在黄光裕被调查以后,2008年12月初,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检查司司长许满钢也被中纪委调查,紧接着,黄光裕之妻杜鹃、港澳赌业重量级人物连超相继落网。2009年1月份,公安部部长助理、经济犯罪侦查局局长郑少东,公安部经侦局副局长兼北京直属总队总队长相怀珠同时被"双规"。4月中旬,受黄光裕、郑少东系列案件的牵连,广东省政协****陈绍基、浙江省纪委书记王华元涉嫌严重违纪被免职。几乎就在王华元被中纪委调查的同时,杭州市副市长许迈永也因涉嫌严重违纪被纪检部门带走调查。俗话说,拔出萝卜带出泥,黄光裕在经济问题上涉嫌犯罪绝非简单,这只是这桩"多米诺"连环案的第一张牌。
  据说,黄光裕在押期间,在专案调查小组的压力下,他不断爆料,供出与己相关的官商界人物,而随着大批高官政要被调查或拘捕,黄自感罪孽深重,不但难逃法网,今后亦无颜重出江湖,因而萌生死意。他曾趁看守人员不注意,在监仓中以利器割脉自杀,最终被及时发现并送医救治,才活了下来。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