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入年薪12万--34万美金的"高级职业经理人俱乐部"?
整个春季,看起来有如"高考重现"的紧张氛围笼罩成功人士:忙着参加各种面试、提交数十页的申请材料、啃书准备考试……他们要进商学院了。
通常这些人离开校园十年左右、是各类型企业的管理层、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但如今却要认认真真应对考试、接受来自招生委员会的一系列拣选后才有资格付出昂贵的费用,只为获得一个"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最新的FT商学院调查显示,2010年全球排名第一的MBA毕业生的平均年薪14万美元,而EMBA的年薪在2009年就已经达到34万美元的高度,因此最简单的共识就是:
商学院是进入百万美元俱乐部的加速卡。
钱经派出密切接洽多家本土知名商学院,为您带来最新的MBA和EMBA的真实调查。
通常来说,寻求突破和事业转型是选择商学院的两个最重要因素,但收入也是构成商学院竞争实力的重要条件,FT的商学院排名一向备受关注,就是因为对MBA雇佣率和薪金水平的持续关注。
商学院通常只招收有工作经验的学生,5年起,大学(UNI)毕业的优秀人才竟要回到学校(School)接受再教育,很大一部分因素是现代商业社会的细分类--分工细化带来的对人才需求的细化。这种实用主义教育始于美国,斯坦福商学院和哈佛商学院被公认是最好的,这两所院校就是以培养专门人才为己任的--哈佛代表传统的经营管理培训,培养的是"西装革履式"的大型企业管理人才;斯坦福强调创新精神,培养的是"穿T恤衫"的新一代企业家。现代金融业的快速发展还成就了沃顿商学院的崛起,那里是华尔街银行家的摇篮。
高级实用人才=高薪,高薪的背后就是高学费--不论在地球上的哪个国家。商学院的教育都堪称"昂贵"。
美国权威杂志USNews&WorldReport发布的2010年Top25商学院排名中显示,各大学的MBA教育年平均收费超过4万美元。当然,在中国读一个名校的MBA同样不便宜,但好消息是入学率会高过申请同样排名的美国学校,而且很多学校并不要求GMAT或者是托福考试成绩。
商学院的兴衰和大经济背景有着此消彼长的历史规律,经济不景气不会冲击商学院的招生数量,反倒会有所促进--2009年年初开始,本土MBA报名人数大幅增加,更显示了教育的重要,尤其是在FT排名榜上靠前的学校,提高学费比例20%--30%。
有人认为,商学院在美国与欧洲有大名气是生存与竞争的结果--自我提高、请名人来讲课,又请小有作为与名气的人来当学生,毕业后执掌更大的企业或更高的权力,然后形成相互吹捧、相得益彰的生存环境。不可否认的是,商学院的昂贵造就了特殊的商业氛围和人际平台,也客观的限定了招生的范围,因此上这个"高薪台阶"并不容易。2008年入学中欧商学院的戴剑是中化国际()BD(业务发展)副总经理,总结商学院课程给他所带来的价值是--帮助自己总结了"前半生",想清了"后半生"。他打算毕业后象李开复一样,从事"天使投资+创业教练",而且已经投资了一个职业经理人网站。他的同学中还有江苏汉联集团董事长焦胜这样的"成功人士",用戴剑的话说,就是没读EMBA之前这种人和事只能是听说,现在就突然发生在身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