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银行家50·50投资经验:不买香港“仙股”
查看完整版本:银行家50·50投资经验:不买香港“仙股”
2010/4/19 18:04:40
  他在香港土生土长,能说一口地道的英语。只用短短的两年半时间就完成了美国的学士学位(一般情况下为四年制),被冠以"学习小神童"的美名。21岁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处在无忧无虑大学时光的年龄,而他却能够凭借自己的本事过五关斩六将获得汇丰银行(香港)管理培训生的工作。
  2个紧箍咒:保守与风险
  3部曲:现金流、投资、保障
  "从事银行业12年的经验带给我的财富管理观两个名词,保守与风险。这令我在平时的理财中渗透了较多保守的行为,并处处注意风险,时刻提高自己的风险意识。"
  在梁泽锵的字典里面,财富管理并不是一个拥有很长历史的概念。在国外或香港,财富管理(也可称为个人理财)也仅仅只有约10年的时间,内地在这个概念上几乎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距离并不会相差太大。
  "财富管理≠投资,它应该为现金流、投资、保障三者之间的有机合成。"这是梁泽锵自身财富管理的主要模式。"现在许多人也许会存在如此一个误区,就是只要我通过投资等方式使到自己财富不断增值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的越多,那么对于我日后生活的保障程度就越高。"
  "其实未必是这种情况,因为财富能够随着时间不断得到累积是基于在许多种假设上建立的。假设累积过程中间没有什么意外,有比较稳定的生活等;但其实中间是存在许多风险,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都是未知的状态。"梁泽锵道出了自己财富管理方式中并不是投资,投资的失败与成功存在许多不可预见性。
  50%用于现金流,50%用于投资与保障
  "因为个人与家庭的环境不断在改变,经济环境在改变,自身职业身体等因素也都在产生变化。定期约在一年的时间就需要因应变化而改变财富管理的策略。目前由于自己比较年轻,所以投资也是相对激进。"梁泽锵表示。
  其对自身的财富管理三部曲大致做了如下的配置策略:
  50%的资金为现金流
  会仔细地想好每个月的支出需求。比如:房屋交租、供楼、平时需要用到的消费支出。原则上会有一个六个月至一年基本生活支出的活期储蓄。而目前在他除了房产这些不同产外,可流动的资金里面有50%是用作现金流的储备,另外50%的资金则用于投资与保障方便的需求。
  股票投资不买"仙股"
  在投资的篮子里,梁泽锵购买股票的资金约占80%。其中,30%的资金会用于购买比较传统或基本行业的股票;例如:银行业等金融股。50%的资金会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去挖掘有潜力的行业股票;例如:能源行业、科技行业等具有较高前景或新兴的行业。并且会高度关注内地业务的具有浓厚中国元素的港股。剩下的20%资金会用于投资外币、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
  梁泽锵倾向购买有实力的股票并以中长期持有作为投资的方式,一般不会购买香港的仙股(1元以下的股票)。因为这些仙股需要进行短线操作,自己没有精力去观察市场变化,同时仙股大多数是因为消息带动而非公司经营变化产生波动,不确定风险较多。他坦言,年轻的时候也做过不少短线投资,但最终发现将时间拉长来看,同一时间段里,做一些中长期投资要比把各种短期操作加起来的收益要高。
  购买债券型基金
  梁泽锵购买基金的标准是购买比较保守而不太激进的基金。"一般不会购买股票型基金,会购买债券型等保守基金。"
  他没有涉及基金定投,但汇丰(香港)向员工提供一个汇丰股票储蓄计划,在特定时期内会让我们认购在市价基础上打一点折的汇丰股票,而且一直都有做这个项目。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间接定存,与基金定投有异曲同工之效。
  先买意外险再买人寿()险
  "年轻的时候着重购买意外险,到现在也会把它作为基本的保险品种,也是最早购买的险种。"梁泽锵说,而随着年龄的推移,被家庭依赖的程度增加,人寿险的购买也开始增多。但需要根据购买人寿险额目的而去决定购买比例份额,不能一概而论(例如:用于子女教育资金,家庭保障或者自己未来的退休计划等)。
  信用卡不适宜投资
  目前梁泽锵在香港与内地分别各拥有两张信用卡,他基本上养成当期借款、当期还清的习惯。"虽然对于银行来说并不是好客户,但信用卡只是一个方便短期的理财生活工具,千万不能用其来将资金放大进行风险投资。"(.理.财.周.报 .李.雯.珊)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