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嘉德四季第21期拍卖会以2.6亿元总额成交,突破2亿元大关收槌,拉开了2010年春拍的序幕。
历时两天的嘉德四季拍卖中,中国书画独霸一方,总成交额高达1.85亿元。古代书画家朱耷的《苍鹰图》以313.6万元夺魁,近现代张大千的整纸荷塘大作《忆江南》以229.6万元成交,几乎是估价的10倍。
近日,国际权威艺术品市场研究机构欧洲艺术基金会每年一度的全球艺术品市场监测报告显示:中国2009年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达42亿欧元,占全球份额的14%,同比增长12%,位列全球第三。
作为新兴的投资市场,中国的艺术品拍卖成交额居然3年内翻了5倍,稳稳坐上了世界第三把交椅。
中国拍卖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的艺术品拍卖总额为25亿元,这一数字在2005年猛增至155亿元,3年内涨幅达到惊人的520%。在2005年达到了一个高峰之后,成交额有所回落,2006年总成交额为105.6亿元,2007年为118.9亿元,2008年为88.6亿元。
在境外资本的引导与激励下,中国民间资本也越来越青睐艺术品市场。有消息称,近年来活跃在江浙一带的民间资本,每年都约有5亿元的资金投向油画市场。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对艺术品收藏钟爱有加。
在火热的市场吸引下,金融资本在艺术品市场门口跃跃欲试。近两年来,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国银行等纷纷针对其私人银行客户推出了艺术品投资业务。
有分析说,一旦金融资本大规模进入中国艺术品市场,艺术品市场将从过去的散户炒作进入大规模资本运作时代,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将翻开崭新的一页。
据有人统计了解,目前银行介入艺术品市场还相对简单,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购买具有增长潜力的艺术品,作为银行的投资或收藏;二是将艺术品交易纳入私人银行业务和财富管理计划之中,此为代客业务。
2009年秋拍单件拍品创造了过亿元的奇迹,均由中国古代书画创造,这一年也被称为中国艺术品元年。
2009年11月,在北京保利拍卖会上,明代吴彬《十八应真图》估价为2000万元,但拍卖现场40多分钟激烈争夺的结果是以1.69亿元成交,比估价增加了8倍多。是迄今为止中国书画拍卖的世界最高价。《十八应真图》于1992年被尤伦斯夫妇在纽约以62万美元拍得,17年价格涨幅高达40倍。
几乎与此同时,中国嘉德拍卖的朱熹、张景修等7名家所作《宋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以1.008亿元成交,高出估价60多倍。
短短一个拍卖季,中国古代书画就有4件拍品的成交价格突破亿元,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
业内人士最欣喜这样的繁荣,中贸圣佳拍卖公司总经理易苏昊认为,亿元价格只是刚刚开始,收藏家花1亿元买东西,说明中国艺术品真正进入了商品的时代。
也有市场人士表示,中国拍卖市场上出现亿元天价艺术品,并不标志中国经济真正发展到了这种程度,而是市场非理性的"疯狂"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