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大家还沉浸在对2009年艺术品拍卖市场跌宕起伏的意犹未尽之中时,2010年的春天又悄然而至。每年3月份举办的首场嘉德四季拍卖会,被誉为业内风向标。中国嘉德2010年的开场之作嘉德四季第21期历时两天,总成交额突破2亿元大关,随之一系列春季拍卖将陆续拉开序幕,2010年的艺术品市场以一路高歌的态势,给艺术品市场吹来一阵暖意,春风拂去,透出了浓浓的资本味道,这种火爆之势,愈演愈烈,个中透出的意味也很耐人玩味
艺术品市场一向被誉为国家经济的"风向标",当2009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惨淡开局的春拍揭幕后,几乎没人料到随着国际经济刺激政策的出台,2009年的秋拍会打了一个彻底的翻身仗,很明显,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火爆已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迥别于2009年春拍的惨淡开局,2010年的拍卖大戏几乎已注定了是一场精品的博弈:1月18日,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的新年首场艺术品拍卖会在北京亮马河饭店精彩登场,2200余件拍品打造的季度型"迎春拍卖会",推出了"方壶斋藏画"、"中国书画"、"古董珍玩"3个专场,由此也揭开了北京迎春拍卖会的序幕,接下来北京印千山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北京鼎兴天和拍卖有限公司以及北京盛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迎春拍卖会"都将陆续开槌。与此同时,北京保利、匡时国际等多家拍卖公司也开始四处招兵买马,为2010年度春拍征集优秀拍品,其中,北京保利更是由执行董事赵旭领队奔赴洛杉矶、旧金山等地公开征集作品,可谓用心良苦。
书画:不可或缺的专场
在近几年的拍卖中,回流藏品专场已成为各大拍卖公司不可或缺的拍卖专场。而如今,拍品征集难度逐渐加大,各大拍卖公司也是纷纷出国跨境淘宝,征集回来的海外回流拍品更加受到藏家青睐。然而,藏家也要注意分辨真伪,并不是所有征集而来的拍品都是值得收藏的精品。
回流书画专场一向是嘉德四季的一大特色和各路藏家争相追逐的焦点。此次嘉德四季春拍推出的日本回流作品分为近现代书画和古代书画两个部分,约350余件书画作品。海外回流的"风清墨香扇面与书法--书斋品玩专场"200余件作品百分之百成交,总成交额逾1120万元。中国书画部分总成交额高达1.85亿元,创出嘉德四季书画部分新高。
在近现代部分,名家珍品仍然是追逐焦点,张大千整纸荷塘大作《忆江南》经过近50轮激烈叫价,以接近估价10倍的价格229.6万元高价成交;另一件张大千作品《塔河纪游》为其晚年的山水代表作,以190.4万元被藏家收入囊中。新加坡著名收藏家"百扇斋主"黄曼士上款的徐悲鸿《奔马》以及吴昌硕晚年大幅作品寓意吉祥的《玉堂富贵》均以134.4万元成交。书法方面,顿立夫上款的郭沫若《草书七言诗》拍出89.6万元。
近现代书画作品受宠,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古字画存世量少,可谓凤毛麟角,价格一直居高不下,鉴定门槛也高,而当代书画市场,由于炒作过度,泡沫过多,造成当代书画名家的争议很大。在这种背景下,近现代书画藏家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另外,近现代名家的艺术成就到现在都已"盖棺定论",而且,这些大师的作品真迹存世量适度,行情起伏较小,画价稳定性高,抗跌性强,投资风险小。随着近十几年来拍卖市场的运作,近现代书画市场也比较成熟和稳定,像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等近现代大师的画作市场行情一直比较稳定。
在古代书画部分,品玩类的拍品如手卷、册页等,表现得也非常亮眼,藏家对古画作品的年份认识以及画作品读都迈上新台阶。朱耷的《苍鹰图》便以313.6万元高价易手。据专家分析,中国书画一直以来都是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一面旗帜,尤其是那些名家精品市场涨势愈加凸显,具有无可替代的中流砥柱作用。
但中国艺拍市场里始终都保留着一股起伏跌宕的悬念。
当代艺术的"过山车"
当代艺术突传喜讯,在今年2月举行的伦敦当代艺术拍卖周中,苏富比与佳士得共达成交易额7.95亿美元,是去年2月同期成交总额的2.5倍,其成交率也都超过了90%。这一成绩无疑为跌入低谷的当代艺术市场注入一支强心针,这似乎预示着当代艺术市场正在理性与平稳中慢慢恢复往日的生机。
几年前价格如坐云霄飞车般蹿升的当代艺术,从云端跌落的速度同样让人头晕目眩。2009年底秋拍落槌,一切又似乎峰回路转,当代艺术市场是否已经触底反弹,是2010年"艺市"的最大悬疑。
仅仅六七年前,"当代艺术"对于国内收藏家而言还是个完全陌生的词汇。有人戏称,如果当时掏出200万元,就可以把艺术圈每个人的画都买一张,而现在,这个价钱可能连一张明星画家的画都买不起了。
第一个真正的价格转折点出现在2006年。纽约苏富比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上,中国当代艺术正式登堂入室,那场拍卖的成交额达到了1322.89万美元,成交率更是高达90%。西方人的追捧与话语包装,迅速得到了国内艺术市场的疯狂回应,一场神话就此展开。
2007年,中国在世界艺术品拍卖市场所占的份额首次超过了法国,位列世界第三。在2007年全球100位当代艺术家成交量排行榜上,中国当代艺术家竟占据了36席。2008年,当中国古代书画拍卖成交纪录还维持在明代苏州画家仇英《赤壁图》的7100万元时,当代艺术明星曾梵志的画作《面具系列1996No.6》已经在香港佳士得创下7420万港元的新天价。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价格泡沫的争议不断,"唱空"与"唱多"的喧嚣声此起彼伏,恰似同样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中国股市与楼市,终于也紧随这两位大哥之后以骤然向下的身姿跳水。
艺术策展人朱其最先在他的博客上爆出了当代艺术市场"天价做局"的黑幕。"假设我是一个艺术炒作人或炒作集团,首先,找某个在艺术圈有一定知名度并且市场价格在10万元左右的画家,跟他签一个3年协议,他每年给我40张画,3年就是120张,每张以30万元到50万元收购。一年后就开始在拍卖会上炒作,每张30万元收购的画,拍卖价标到100多万元,两年后再标到500万元甚至1000万元一张。标那么高的价格要是没有人买怎么办?好办!我安排'自己人'和一群真买家坐在一起,假装举牌竞拍制造一种'很多人抢着买'的现场气氛。卖不掉的作品也要玩这样的'假拍'游戏,一为广告效应,二是为了'钓鱼'。"
朱其所指的"鱼",是那些钱包丰厚不懂艺术但爱好艺术同时容易冲动的新贵阶层,"他们真诚地觉得中国新艺术的拍卖价格应该跟欧美接轨,愿意用钱在拍卖会上来推动中国的新文化形象和国际地位。遗憾的是,这种很纯真又不惜一掷千金的民族主义情怀被艺术炒作集团敏锐地发现,并被利用来牟取暴利。"
董国强也承认"天价做局"情况的存在,"但是这肯定是极个别的情况。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买家,比如****的林百里、大陆的刘益谦等人,他们坚持了十几年参与艺术品拍卖,如果艺术品拍卖全部都是'天价做局',他们可能坚持15年吗?这些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人应该不是傻子吧?"
艺术与商业的化学反应
艺与商打的是太极,含着的就是一种微妙。谁黑谁白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周旋其中的思索。
中国艺术的真底气依旧在。去年,在北京秋季拍卖中,齐白石作品连创拍卖纪录,先是其《贝叶草虫》立轴,以1680万元成交,创下齐白石单幅作品拍卖的最高价纪录;不出半月他的《可惜无声·花鸟工虫册》册页,又以9520万元打破中国近现代书画拍卖的世界纪录,一度成为藏家追捧的热点。而最近根据权威调查--法国艺术数据公司"艺术价格"发布的2009年全球艺术品销售排行榜,基于从全球6000间拍卖行收集的最新数据,齐白石紧随西方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和毕加索,以超过7000万美元的销售额排行第三。这也是中国艺术家首次进入全球三强的榜单。而齐白石作品在国际上获得的肯定,又将其拉到了今春拍卖的浪尖上。
收藏家张宗宪收藏的齐白石的《虎》是今春艺拍上的一大亮点。齐白石,最有名的画是虾,但事实上真能创出天价的拍品却是那些具有特色的作品。收藏家当然是收藏具有特色的书画,具有精品意识和很高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观念,精选的参展画就最有价值。同时透露的或许还有其它两种信息:一是齐白石一直都是画界的热点名人,2010年齐白石之热将再起高潮;二是本年正是虎年,所以张宗宪拿来的就不是"虾"而是虎,虎年虎热,齐白石一虎自会引来众虎,刘奎龄、何香凝、冯大中等等古今"虎王"的作品,一直是标准的虎画"范式",被众多画家所模仿,更是各路藏家眼中的抢手货,也自然会身价随涨。
香港苏富比春拍在北京预展的同时,2010年3月14日,在两会招待会上,****总理的谈话话题也涉及到中国艺术界的历史"底气人物"黄公望,总理说:"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在杭州市),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元代的黄公望,在2010年,在中国总理透露国策话题时,国心所向、两岸民意所指,也能巧喻到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这幅画中,总理知道黄公望,知道黄公望的画,更知道黄公望是用怎样的浓情热血画出那幅国之山水画--此喻不仅是一喻,而直指黄公望画作的底气根源--对国之山水的深知与深爱,这也是中国山水画作的主魂魄。
齐黄两位大师的珍品不仅以拍品的角色示众有人还替他们找到了更令人瞠目的位置。河南洛阳2009年诞生了一个叫"解峰壁画家饰公司",专门针对高档豪宅制作各种规格尺寸的名人壁画,以这种壁画代替传统的壁纸和涂料,不是定位式的贴挂,而是全部代替,所有需用壁纸或涂料的地方全用壁画,有自家的制作厂,有众多画家高手和收藏专家,通过各种特殊渠道获得最名贵的珍品名画,临摹扩缩尔后制版,批量生产,不同家庭备有不同风格的名画壁画,其中就有黄公望的三幅山水画和齐白石杂画800余套!其中有不少是从艺拍市场买来的,只要看到,多少钱也要。2010年,中国总理对黄春望画作的喻词和春拍场齐白石虎画的看好,对这家公司产生了不小的影响:2010年,他们就以黄的山水和齐的虫鸟鱼为壁画主题了,而且要同室并用--按厅室和家庭成员的年龄进行区分,让齐黄二人的名画各就各位相映成趣!创意刚出就有数家豪门来争"首试"。
民间的实际应用和艺拍的竞藏竞卖就像是在玩跷跷板,谁能占领高处,一时还搞不清楚,作为艺术本身,它的真底气还能生出怎样一派奇景,更是无人知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