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胀预期下消费面面观
1978年,如果你口袋里揣了30元钱,就可以拿上票券去国营商店买到99斤大米、12斤猪肉还有10斤食用油,一辆购物车都装不下;而如今,你的30元钱只够拿一只小环保袋到超市买5斤大米、0.7斤猪肉和1.1斤食用油。这就是通胀的威力。
诸多经济学家一致的观点是,目前我国已经或正在进入新的通胀时代,只是通胀程度尚有争议。通胀时代下,将钱存入银行肯定是一件非常不划算的事情,因为负利率将导致个人资产不断缩水,因此,在通货膨胀全面到来之前,规划好你的钱袋子成为当务之急。
1 大件商品
提前消费
在某专业财经媒体当编辑的小陈最近又办了一张信用卡,"通过花未来的钱,就可以抵消部分通胀给我造成的影响。"
在某证券公司工作的王江涵,本打算明年国庆带女朋友到澳大利亚大堡礁旅游。可如今他改变了主意,打算今年5月就去,"很怕到时候什么都是贵的,还不如先玩了再说。"王江涵认为,尽快将该花的钱花出去,才是通胀预期下比较理想的理财方式。
据了解,在通胀前期,由于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还是价格上涨前采购的库存,所以企业的成本低,但利润空间很大,产品的价格也不会大幅上涨,这个时期选择购买大件商品最划算。
2 透支未来
购买力
刚刚参加工作不到一年的尹辉做得更"绝"。父母刚刚在广州给尹辉买了一套房子,但家具需要尹辉自行购买,本没有多少存款的尹辉竟然一下子花了4万多元将家电全部买齐了!
"本打算明年再买,但朋友说现在已经进入负利率时代了,钱会越来越贬值,所以干脆利用无息分期贷款先买回来了!"尹辉说,"这样就可以让银行承担一年的通胀损失了。"
"这种做法叫做跨时均衡消费,在通胀预期下是非常值得鼓励的一种消费方式,"暨南大学经济学系主任刘金山教授昨天接受采访时点评说。"当然,最重要的是不要超出每月收入能够支撑的范围。"
3 提出存款
买金买股
刘鼎刚刚从银行将存款全部提了出来,三分之一买了股票,三分之一买了金条,三分之一买了基金,"放在银行肯定行不通了"。
不过,让刘鼎比较担心的是,"股市已经3000多点了,相比低点时已经上涨了一倍多,感觉还是有点不放心,所以一旦有点收益就要收回来了;而目前黄金价格已经是1100美元了,处于历史高位,感觉还是会有风险。"
刘鼎认为,现在的投资渠道过于单一,很难找到资金百分百安全、收益又能超过通胀率的投资组合。
刘金山认为,中长期看,股市还是有一定的上涨空间,而黄金仍具有保值、增值功能,估计会成为很多家庭规避风险的方式之一。
链接
不同年龄人群适合的投资方式
面对高通胀,根据家庭资产状况、成员的年龄结构、短期和长期的生活目标、风险承受意愿等因素,综合考虑进行投资,可使家庭资产实现高的收益性和流动性的统一。
年轻人群:从定投开始
这部分人应该先规划好自己每个月的支出,区别必要支出和非必要支出。在投资品种上,比较看好基金的定投。风险承受能力较大的,可以多购买一些股票基金,反之,则增加平衡型基金等。
中年人群:增加投资比例
资本市场投资比例最好控制在40%~50%之间;债券类以及银行理财产品,则可以控制在30%~40%之间;剩余的部分则留作流动资金,用投资货币市场基金等理财产品的形式获取一定的收益。
退休人群:合理"激进"投资
老年人群如果一直遵循原来保守的理财方法,在时间上会输给中、青年人,收益也会缩水,可以适当考虑一些比较"激进"的投资方式,比如投资一些股票和基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