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熊市了吗?
按照技术派的理论,指数较长时间跌破年线(4430点),未能反弹,即宣告牛转熊。1月底,指数已跌破4400。
覆巢之下无完卵。根据银河证券统计,截至3月18日,今年型平均亏损为22.29%,偏股型亏损近22.60%。
"8只基金的净值全部低于1块钱,平均亏损超过18%。"一位投资人向记者描述了她的投资情况,然后问,"现在该怎么办?""现在该怎么办?"在"熊市"来临的阴影下,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答题。自2001年开放式基金诞生以来,中国基民正经历着最深刻的一次恐惧。
"中国股市已经过了最幸福的时光。"兴业基金投资总监杜昌勇指出。这句话暗含的意思就是,投资人不能再用之前的眼光和心态对待基金投资。
"不再买基金了"
"我这辈子不再买基金了。"一位投资者这样表达他的绝望。从2月份开始,他陆续赎回手上开放式基金。2月底,他在上海浦东购买了一处住宅。按他的说法,基金、股票跌起来"没底",房子无论如何还"看得见"。
有意思的是,就在半年前,他还从家里借了几十万,打算伺机入市。
但据记者了解,当他赎回基金时,他所说的"亏损15%",并不是真正亏损,只是比市值最多时少赚15%。然而,这样的损失,已令他无所适从。
的确,如果说股票基金22%的平均跌幅给人们造成了金钱上的损失,那么,从2007年股票基金平均128%的正收益,到今年两个半月超过22%的亏损,150%的巨大落差,则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
"状告"博时主题
2007年初,基金和券商呼吁,2006年股票基金平均超过90%的高收益率不可复制。人们不信。
2007年,基金仅仅用八九个月时间,就超越2006年收益。因此,基金高收益不可复制的说法,在某一阶段,成为人人听而不信的"谎言"。
2007年,机构又说,前两年基金的高收益不可复制。这回,大家经历从最初的怀疑到切切实实的亲身体验。
银河证券统计显示,截至3月18日,124只股票型基金平均亏损达22.29%。亏损最多的是指数基金,今年以来净值损失近30%。
极端的个案,如博时主题行业,2007年度亚军基金。今年前两个半月收益-24.96%,按照证券的分类,在124只股票型基金中,排106位。
在天天基金网的论坛上,有投资人扬言,要"状告"该基金。博时主题行业的遭遇,不过是投资人愤怒与不安的集中反应而已。
巴菲特平均年收益23.5%
是赎回还是追加投资?要永远放弃还是长久坚持?一时间成为基民们最难抉择的问题。
无可置疑的是,未来几年,基金仍将是投资人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投资产品。但人们不能期望基金像前两年一样,取得年年翻番的高收益。投资人首先要调整心态,告别基金"可以"赚取暴利的心理预期。
据美国晨星公司统计,1926年至2003年,美国股票型基金平均年回报率为10.4%。2004年,美国全部股票基金的平均收益率达12.7%,被当时媒体称为"暴利"、"大丰收"。
举世闻名的股神巴菲特(W. Buffet),2001年前的36年,平均年收益也仅为23.5%。
"2008年,基金投资还可以盈利,但收益可能只有30%、20%,甚至更低。"汇丰晋信动态策略基金经理王春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不好做,市场上几乎找不到绝对低估的股票。"年初,长盛基金投资总监詹凌蔚也指出。
投资人士普遍认同,经过两年暴涨之后,中国股市已告别遍地的时代,接下来,个股分化、价值高估将长期考验投资人智慧。相应地,基金的投资收益,也将从暴利回归至合理水平。
6年定投99%基金赚钱
国海富兰克林全球投资总监去年在上海表示,他二十几年来一直持有基金。他的策略是在市场上升时减少投资,在下跌时增加投资。
在中国,很多人的投资经验只有一两年。对长期投资还没有亲身体会,但是,海外经验多少可以借鉴。
Lipper追踪1996年7月到2006年7月全球股票型基金的绩效统计发现,定期定额扣款愈久、赚钱概率越大、赚得愈多。扣款期超过6年,99.16%的基金都会帮投资人赚到钱,6年平均报酬率82.74%。相反,如果只扣款半年,则只有65%的基金可帮定期定额的投资人赚钱。
这表明,投资基金坚持的期限越长,赚钱的概率越大。
大跌之际,很多投资人拿不定主意何去何从。如果从更长的时间去审视基金投资,可能会有不同体会。这段时间可能是3年、5年,甚至10年、20年,具体要视自己实际需求。
我们无法断言今后市场具体走向,但投资人至少可以清楚意识到,随便买一只股票或者基金都能盈利的时代已消逝,或者说再次发生的概率极其微小。心理上,投资人绝对需要放弃暴利时代的预期,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冷静地分析市场现象、自己的投资状况,并做好下一步投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