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想做“奴隶”而不得
查看完整版本:想做“奴隶”而不得
2010/3/30 14:41:25
  奴隶当然不是一个好词,现在当然不是奴隶社会。不过,作为一种象征,我们经常就是奴隶--房奴、孩奴、车奴、卡奴……
  可是做奴隶也要有资格。比如说你想做房奴,并不是想做就能做的。不要说一下子拿出十几二十万的首付,只怕开发商看了你的"收入证明"会轻蔑地嘲笑你一番。有人讲,"欠银行80万房贷,我很自豪",为什么自豪,因为那证明他有做房奴的资格和能力。
  2010年3月26日,《南方日报》有篇说,江苏卫视携手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2009中国幸福指数调查"活动。据了解,此次调查结果千奇百怪,比如国人的幸福指数总体高于世界标准,比如北方人比南方人幸福,男人比女人幸福,有房贷的人比没有房贷的人幸福……特别是最后一个结论争议很大,引发网友激辩。
  学者李银河对此的解读是:有房贷的一定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目标比较明确,对未来充满憧憬,而没有房贷的人甚至连首付都交不起,相比之下当然是有房贷的比没有房贷的幸福。这里所谓的有房贷一族就包括很多的房奴,因此,房奴比想做房奴而不得的人要幸福。
  这应该是可以理解的。有一次,一个在官场里混饭吃的人跟我说,千万不要跑到官场里去,那不是人呆的地方,他进去了几年,人不成了个人样,天天像个孙子,像奴隶。孰不知,今年有几百万人参加公务员考试,都争着去当"奴隶"呢。
  忽然想起鲁迅先生的一个说法。他在《灯下漫笔》中把中国的历史分为两种时代:"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鲁迅先生所划分的两个时代: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以前并不能理解,居然有那种想做奴隶而不得的人?现在,就很能理解了,而且鲁迅讲得是那么的深刻。
  一个人、一个群体之所以沦为奴隶,无非是权利沉沦,那么,是不是说想做奴隶而不得的人,连奴隶的权利都没有了吗?我想,奴隶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人的区别在于梦想。
  上世纪的作家柔石在 《为奴隶的母亲》写道:两千年来,为奴隶的中国人能够活下去,有两个重要的梦想:洞房花烛夜和金榜题名时。放于现在,洞房花烛夜的前提是要有房子,金榜题名时不再指科举考试,恐怕也不正指高考,而应该指远比高考竞争惨烈得多的"国考"--公务员考试。这个两梦想,前面我已经说了,何其之难也!奴隶多少还是有梦想的,至少想着有一天能当奴隶主,想做奴隶而不得的人,则连梦想恐怕都已经毁灭,一点小小的梦想都那么奢侈。他们为那些难以企及的梦想而奋斗,看起来伟大,恰恰在又证明自己的渺小。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