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ATM机有“第三只眼” 盗卡陷阱多用卡当谨慎
查看完整版本:ATM机有“第三只眼” 盗卡陷阱多用卡当谨慎
2010/3/22 10:20:43
  清明小长假即将来临,不少人会选择在此时以出游或者去商城购物的方式度假。而随着目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信用卡进行支付,如何在假日安心安全用卡,成了广大持卡人必须要做好的"功课"。持卡者应对不法分子的盗卡新招加强防范。
  陷阱1
  ATM机有"第三只眼"
  人们平时信任的ATM机,是最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的盗卡工具,持卡人使用之前一定要先仔细检查周围有没有陷阱。
  几个月前,小王在用ATM存取款机给信用卡还款时,发现了"第三只眼"--一个奇怪的小盒,粘在ATM机屏幕的上方,正对着密码输入的按钮。
  机敏的小王立刻报了案,后来才发现,这个小盒其实是一个针孔摄像头。从外观来看,它就像一个ATM机上方多出来的盒状粘贴物,大小不及火柴盒,而中间的针孔式摄像头也很微小。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盒状的摄像头外还贴有银行、银联的伪装标志,着实让人难辨真假。
  不过,只有摄像头还不够,盗取磁卡信息还要依靠读卡器,而这个微型读卡器就在卡片的插槽上。小王惊叹道:"这种读卡器极薄,只有2毫米左右,一般人很难察觉。它就粘在插卡口上,一旦信用卡被塞入插口,磁条信息就会被窃取,不法分子就能够利用解码器'克隆'一张相同的银行卡。作为持卡人,一点都马虎不得。"
  陷阱2
  代刷卡可能引起用卡隐患
  在外用餐刷信用卡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信息泄露风险。业内专家指出,现在很多持卡人在最后买单时,经常会将信用卡交给服务员,由其代为刷卡,这其中可能会有陷阱。
  现在盗卡技术越来越"高明",甚至有专门的仪器设备可将卡片信息复制。因此,假如持卡人不幸接受了某些贪图个人私利的服务员的"服务",则很可能在无意中卡片信息被盗,而为不法分子制造伪卡创造条件。
  所以,建议持卡人在买单时,尽量亲自去前台支付。除了留意刷卡金额和被刷次数外,还需要在输入密码时保护好密码,以防被别人偷看。在收到信用卡和签单的时候,也需要再次确认是否是自己的卡,以及上面的金额是否准确。
  陷阱3
  个人信息被复制导致盗刷卡
  李先生和太太一起去国外度假。他们选择了自由行,机票、酒店的预订均是在网上进行的。回国后大约半年左右,他发现自己的信用卡出现了异常消费。由于他自从上次旅行后就没有再去过国外,自己的信用卡却被人在国外进行了刷卡消费,显然他的信用卡被盗刷了。这样的情况,目前在国内或许也会碰上。
  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持卡人外出住店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信用卡,因为在入住酒店时,个人的相关信息如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等信息都可能被酒店工作人员知悉,因此在刷卡消费时,持卡人更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相关"隐私",如卡的有效期、卡号、背面的后三码以及自己的签名笔迹等都需要注意保护。
  此外,如果需要上网预定行程,尽可能找信用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网站,以防被非法盗取自己的个人信息。
  央行举措
  将用IC卡取代磁条卡
  央行副行长苏宁近日表示,央行正在积极采取措施,打击银行卡犯罪。一是落实账户、银行卡的实名制,要求商业银行严格执行开卡、开账户的程序。
  二是央行加大对收单机构和收单设施的管理,要求商业银行加强对设备的管理,收单机构加强对商户的管理,定期检查,不能在POS机上出现录取客户信息的设备,ATM机也要定期检查、巡查,防止ATM机被利用作案。
  苏宁还透露,人民银行也正在研究,逐步用IC卡来取代磁条卡。芯片卡由于其安全性较高,成为提高银行卡安全性能的首选。实践中,由于技术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以及全面推行芯片卡成本较高,所以并未完全推开,目前,国内只有个别银行试行推出芯片银行卡。苏宁特别提到,央行正在制定规划,逐步用更安全的IC卡取代磁条卡。但由于IC卡成本高于磁条卡,推进尚需时间。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